村镇银行事件已差不多两个月,依旧迟迟没有解决。今天先给大家讲一下08年投行雷曼兄弟破产的故事,再来回头看这次村镇银行事件,尽管这两件事八竿子打不着,但上层的意志还是有相似之处。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雷曼兄弟不说是引爆这场危机的主角,高低也算是一个导火索。
事件的发展还要追溯到2001年911事件后,为刺激经济美国开启降息周期,持续的降息引发购房潮,美国楼市行情急剧升温,贷款人数激增导致次级信贷膨胀,许多没有贷款资格的人都成功获批贷款,美国家庭债务率飙升。
但2004年美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逐渐升高的利息导致2006年末次贷违约率直线上升,而次贷危机也在2007年初见端倪。在2007年间,美国多家次贷抵押公司破产倒闭,多家银行计提巨额坏账准备,多家投行出现亏损。
2008年3月,首先遭到冲击的,并不是今天的主角雷曼兄弟,而是拥有4000亿美元资产的投行贝尔斯登。一场挤兑下,贝尔斯登现金储备锐减,资产损失严重且出现流动性危机,美联储出面协调并提供巨额并购融资才说服了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让其免于破产的结局。
但美国政府下场救市这一举动在当时备受批评和争议,不少人认为ZF不应该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危机的制造者,这也为雷曼兄弟危机时刻ZF没有兜底埋下伏笔。
2008年9月,拥有大量次贷业务的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出现严重危机,当时美国财长保尔森宣称美联储不会援助雷曼兄弟,但还是召集了各大投行高层商讨如何拯救雷曼兄弟。
有部电影叫《大而不倒》,就是讲述雷曼兄弟经济危机时的故事,雷曼兄弟的总裁正是因为意识到公司在金融界的影响力,从而笃定ZF不可能见死不救,因此不愿放弃过多的利益接受各方的出资。
但实际上ZF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钱来救这些资本家,在华尔街银行家谈判会议上,财长保尔森甚至是直白的表示:" 别指望ZF拨款,解决问题的主角是你们。" 这也是ZF的无奈,经历了贝尔斯登和“两房”事件后,没有国会的支持,美联储也无力再拨款。
2008年9月15日,找不到买家的雷曼兄弟宣告破产,这个有着156年历史的投行带着6130亿美元的债务轰然倒下,当时大家都没意识到,这场次贷危机正由此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雷曼兄弟倒下后,恐慌情绪蔓延,覆巢之下无完卵,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加速跌入深渊,美林证券弃车保帅被美国银行低价收购,5大投行中仅剩的摩根和高盛情况快速恶化,只能向政府申请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这样才能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并享有从美联储获得紧急贷款的权利,美国第六大商业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也没能撑下去,被美国联邦保险公司接管。
这场金融危机并没有停下脚步,从金融领域逐渐蔓延至各行各业,全球股市接连下挫,多国面临金融危机,经济陷入衰退,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2008年10月,为解决这场危机,官员们向国会申请了7000亿美元资产救助计划,为防止民众对银行失去信心,最后还是由ZF出钱,和9大银行签署了一个1250亿美元的注资协议。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7870亿美元刺激计划出台,美联储也开始新一轮的降息周期,多次降息后利息趋近于零,多项组合拳措施才将经济缓慢拉动起来。
2008年金融危机时我国持有巨额的美国债务,其中持有美国“两房”发行的债务就达上千亿美元,不过好在当时美国ZF耗资2000亿美元接管了“两房”,才让这场危机幸免于难。不过我国还是因这场危机导致进出口业务大幅缩减,许多出口行业甚至倒闭,在此之前还发生了汶川大地震,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所以当时国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大兴基建,同时也推高了房价。
在这场金融危机爆发后,就有人士指出,要是当时美国ZF出手,那么雷曼兄弟破产后出现的系统性风险本是可以避免的。
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很难去细数当时美国策略的错与对,但的确是其错误预估事件的严重性才导致这场灾难的发生。资本与ZF之间的关系本就错综复杂,ZF显然不想一次次为这些资本家擦屁股,或许当初美国政府就想以雷曼兄弟为契机,释放一种信号,ZF救得了贝尔斯登救得了“两房”,却救不了千千万万个雷曼,ZF资金也是有限的,若一家又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都把自己的风险转嫁的ZF,ZF也承受不了。只要在可承受的范围,有时候让危机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是坏事,既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清除体系内的杂草。
说了这么多,把话题回到村镇银行身上,当初包商银行破产的案例,不论是散户还是机构基本都是全身而退,Y行当时启动了676亿元存款保险基金来处置风险,当年年末存款保险金仅余620亿元,处置一家银行就动用了一半多的钱。
但储户何其无辜,谁也没想到存款还能出事,银行再小也应保证存款安全,一方拿不出来这么多钱赔付,那责任各方就该担起相应的责任,当事银行更应该首当其冲,一味地甩锅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