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这东西, 能读原版的话就一定要直接读原版,而不要读译本——被坑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坑的,更不知道自己会被坑成什么样子。(阅读这种事情,要么自己去读,要么找领域的专家,而不是随便找什么人,如果解读错误,刚好自己也信了,在往后的日子里,自己就会那么错下去)
为什么我在当时都觉得有道理呢?而且,最要命的是,为什么我在当时根本没有判断出所讲的道理是相反的呢?(为什么在当下自己会觉得这件事,跟自己没有关系呢?)
答案一定在某一本书里面。
人的出发点会影响思考与判断。
人大抵要经历以下4个阶段:
1、我错了,你们都对。
2、我对了,你们错了。
3、我对了,你们都对。
4、你竟然可以从那些“原本你可能讨厌的人”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见不得别人好",这里的“好”是指整个状态,包括“变得更好”。
“见不得别人的好”,则是指“见不得别人的好处或好的地方”。虽然对方有不好的地方,但他同时也有好的地方,因为存在不好的地方,所以好的地方完全被否定、被掩盖,就是我们说的“见不得别人的好”。
所谓“双重标准”:
1、看别人的时候,注意到是“错”与“不好”。
2、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是“对”、“好”或者“更好”。
你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可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关键就在这里:
无论如何,要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这是我们的财富自由之路,事实上是通往任何“自由之路”的根本。
路径:
1、首先,尽量用我的经历来说明第四个阶段的美好,进入第四阶段确实难上加难。
2、其次,我早就和你聊过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及锻炼方法(坐享)
3、最后,请在这件事情上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并养成习惯。
启用自己的元认知:
1、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之上。
2、我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和“不好”之上。
3、若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里做对了,哪里做的很好,以便我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较,也应该比价未来,而不是现在。
当下的任务只有一个:成长。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
(室内设计,写作,摄影,写文案)
帮助别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