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二月初八这一天,在衡阳西南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却汇集着来自方圆百里,甚至外省数二十万的人流。这一天,以322国道为通道,中心人流起止于衡南四中和泉湖卫生院,热闹的时候人流却足有长长五六公里。如果从人流上方一眼望去,确实颇有一番壮观。
在当地泉湖镇大大小小的学校,会给学生放半天假。而也就是在中午,一场浩浩荡荡的赶集开始了,夹杂着人流声中的商贩吆喝声、缓慢行驶的汽车不时按出的喇叭声、远处传来着舞台上高亢的演唱声,每个人都感受得到的这乡土气息,却又不一样的真实贴切的氛围。人们或三五一群穿行于人流,或驻足看着各种精致的手艺品,或吃着回味特色的小吃。
如果你一路穿行,你会看到农民在挑选各样的农具,如蓑衣,牛犁,脱谷机,风车,水机;妇女们牵着小孩,顺便叫两声调皮远去的孩童回来;老奶奶会看着路边摆放的木制的小矮凳、四方的桌子,而木面还泛着木匠做工的精致和紧凑; 时不时,从你身边经过拿着笛子、萧乐器的小学生,拿起一根长长的乐器吹着断断续续不是那么美妙的声音;远处会看着身上挂满各种乐器的人走来,叫着笛子、萧、二胡、葫芦丝这些乐器名称。
随着人流不停的走着,不停的有人群簇拥着响彻高亮音乐的舞台,旁边有人在发各种宣传单。在学校门前或者一大块空地前,放着洗衣机、电视机、冰箱甚至是小汽车,时不时有人拿着话筒说着“恭喜抽得某某牌子电视机一台”“恭喜抽得现金2000元”,这时人们更加兴奋了,大量的人群快速移动了过来。在这人流中继续前行,你还会看到许多新式的农机农械,一名精壮的农民大叔,带着满脸的笑容从中开着一农用车辆,伴随着拖拉机式轰隆的声音缓慢离去。
走到稍偏一点的地方,或许你会惊奇的发现,一块宽敞的湿地上,田边的角落上,却有着好几十头黄牛、水牛。旁边有着操着外地口音商人和本地口音的农民,指着牛的毛色和鼻子、尾巴,来回商议着牛的价格和牛做活的力量。其实,早在六百年前的明朝,牛作为最重要的农民生产生活工具,每到一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民都会到集市上挑选买卖牛。随着这场赶集活动的扩大,各地的农民在一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做准备,交易的产品由以农资、农具、小商品及服饰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到近年来最热闹的时候每天有30万人来“赶八”,是远近闻名的农耕民俗庙会。
二月八,或许是那些八零后、九零后童年的记忆,对这些文化和场景的经历,是在成年后,越过了社会和现实的内心回味。
时间在变、社会在变,但那些流传在时间里的精神,那些深入脑海中的记忆和快乐,却不曾改变。
时间,这个声音挥之不去!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微信daoquanju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