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神创论,达尔文进化论,即自然选择学说更加有确信证据,于是在那个世纪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他提出了两个观点。
1.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在不断进化。
2.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趋势,而资源和食物都是有限的,所以生物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斗争。个体之间都有微变异,那些能适应环境的变异会获得生存,从而繁殖的更多,并把有利变异繁殖下去。经过长期筛选之后,有利变异会得到积累成为显著变异,于是生物亚种和新种就出现了。
由于达尔文的经典进化论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无法解释性状怎么遗传下去),二十世纪的科学家对达尔文进化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增加与修改,逐渐形成了现代进化论体系。
改动后观点如下: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个体
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
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生殖隔离跟地理隔离)
进化论的理解途径:
人类理解进化论已经到了分子生物学了,已经知道 DNA 是指导生物发育的关键,DNA 在复制中还会出现随机的错误,而且随机错误是导致生物性状突变的最主要因素,次要的因素才是环境。比如像高污染,或者是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之下之类的,这些是特别次要的。生物就是凭借着这样随机的错误,和自然环境的随机的改变,然后去碰运气,最后谁活下来了,并且生下了最多的孩子,那谁就是适应者,谁就是赢家,这些就是我们在基因的层次理解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描述生命1.0的状态)
1.进化论是没有方向的,参照醉汉理论跟玻璃罐里的香水。
2.环境为最次要的危险,核电污染不一定为真,从日本核电污染到几年后没有变异儿童可知。
就像长颈鹿的优胜劣汰,如果你生下来就是一只短脖子的长颈鹿,你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自然把你淘汰掉。又或者你生下来就是一只动作笨拙的猴子,那么你也只有被淘汰的命运。但如果你能制作并使用工具,那么这只猴子就可以通过制造梯子等工具来辅助生存,用来改变他被淘汰的命运,甚至他还有可能因为擅长制造利用工具而比那些动作灵活的猴子活得更好。也就是,大自然开始淘汰那些不会使用工具的猴子。于是,猴子就变得越来越会使用工具,大脑也变得复杂了。
这是生物史上最大的一次改变。他从生物个体被动接受自然安排,到个体能主动挑选自己的命运安排。个体,第一次在进化论上抢到了个体主动权。
于是,我们把那些依靠先天性状被动适应环境的,不会主动改变自身硬件和软件的生物,叫做生命1.0。
把那些通过主动升级自身软件,通过制作使用工具增加“后天性状”来适应环境的生物,叫做生命2.0。(只要大脑足够发达,其他性状可以自主改造)
我们把那些通过主动升级自身硬件软件,通过改造自身身体增加“先天性状”,通过制作使用工具增加“后天性状”来适应环境的生物,叫做生命3.0。(完全摆脱自然选择学说)
从这个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人作为生命2.0的生物,一定要善于使用工具,这等同于增加自己的“后天性状”,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考虑到注意力跟精力有限,十八般武器,不如枪支一把,好工具应该重质不重量,所以选择工具既要节制又要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