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在我们中国文化里不谈死,是因为死在普通人眼里犯忌讳。对于死亡的一切事情往往都不谈。死亡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往往都没有认真的考虑他。比如:人有灵魂吗?死后灵魂会存在吗?死亡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怎样才能正确的面对死亡过好自己的一生呢?从对死亡的误解和恐惧当中解脱出来。用理性的方式了解死亡的真相。
第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人有灵魂吗?
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观点,一个是二元论,另一个是物理主义。
物理主义认为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人所能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靠肉体完成的,与灵魂无关。
二元论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灵魂可以控制肉体,人们吃饭睡觉都是在灵魂的指导下进行的。
即便你相信二元论,相信人有灵魂,也不意味着你就应该相信死亡后可以继续存在。
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灵魂和肉体是可分离的。肉体死亡后,灵魂可以离开肉体,继续活下去。另一种是灵魂和肉体虽然是两部分,但它们是密不可分的,肉体死了以后,灵魂也就跟着死了。
有一种原则叫做“证有不证无”,就是说只能证明存在某种东西,而不能去证明不存在某种东西,这是因为证明某个东西不存在,比证明某个东西存在要困难得多。
如果一个人想要证明外星人不存在,那要走遍整个宇宙才能证明,如果没有发现外星人,就可以说外星人不存在。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相信有外星人的人,只要找到有一个外星人,就能证明自己的主张。
同样的道理,相信灵魂存在的人,想要办法证明灵魂存在,就要找到灵魂存在的证据,如果证明不了,我们只能暂时相信灵魂不存在。
二、什么是死亡?
地球上有70亿人,每个人都有肉体。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你,我是我,而不是其他人呢?只有搞清楚我是什么这个问题,才能够想明白当我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以及怎么做才能让我在死后继续存在。
一种是肉体论,说你就是你的肉体,你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肉体不一样。
另一种是人格论,将你的思想,情感,记忆和目标通称为你的人格。你就是你的人格,是人格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
不管是哪种论述,只要大体上保持不变,你就还是你,死亡都意味着终结,死亡就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状态。
三、死亡是件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已经知道人死后不会感到痛苦,不会感到害怕。那死亡是不是有害的呢?一切都不存在了,既然什么都没有,怎么会有害呢? 坏事要发生在你身上才会有害,既然你不存在了,坏事就不能发生在你身上,也就无害了。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害怕死亡,我们在怕什么呢?哲学家们说:死亡的坏处,是你再也不能享受生命中美好的事物了。我们害怕的是死亡会夺走我们的生命,同时也夺走生命中的快乐和成就。另一个坏处是,死亡具有不确定性,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不能很好的规划生前的事情。
但如果生命中的痛苦大于快乐,那么死亡带走的就不是美好,而是不幸。当生活变得生不如死时,死亡就是可以接受的。假设一个人得了癌症,每天都面临着痛苦。对这个人来说,生命价值是负的。那么死亡不是夺走他的快乐,而是结束他的痛苦。那这个人选择自杀或安乐死,其实是合理的可接受的。
死亡终将到来,我们面临死亡会感到恐惧和愤怒,但都无法改变死亡必将到来的事实。只会让你活在死亡的阴影下,毁掉你的生活。
我们该怎么生活呢?生命的价值在于快乐和成就,那我们应该尽力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成就,让有限的生命变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