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关于我在生活的细节上隐蔽的控制孩子思想的故事。
说这个故事前,我要说一下我的榜样海蓝博士。我经常看海蓝博士的微博,当然也包括她的公众号,海蓝博士的人生经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我。
她在中国师从首屈一指的牙科名师,学到博士,她说在那个年代,就是我们父辈那个年代,全国的博士也就一千来位。
后来她又到美国进修,这个时候,她的头上已经带上无数的光环。她是医学博士后,在美国,哪怕现在也一样,医生都是收入和地位很高的职业。
可是,她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从事这份职业她不开心,不快乐,她的业余时间都在看心理学的书。
后来她说,那些自己愿意花时间去做,哪怕是没有回报的事就是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她真正热爱的是心理学。
于是她放弃了过去所学。在这里,想想看,自己试着带入下,放弃是何等的难,过去在自己的职业上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经历,已经取得很不错的职业地位,现在想要放弃,重新开始学习将来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的心理学,各方面的压力可想而知。
好在她的先生支持她,她想到了最坏的结局,如果真的找不到工作,就去餐馆里打工。从一个人人都尊敬爱戴的医生职业到餐馆打工仔,她准备好了这样的心理落差,毅然投身于心理学。
她从一名心理学义工开始,一直成长。在汶川地震后,回国了,在汶川呆了3年,帮助当地人灾后心理修复,后来成了杨澜的《天下女人》的首席心灵导师,到后来成立了《海蓝幸福之家》。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海蓝博士的人生经历已刻进了我心里,因为我也一直渴望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所以她就成了我的榜样。
她在微博上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一个人想要喝杯水的时候,别人递给他红烧肉,说红烧人好吃,有营养。
看了,你可能会觉得很好笑,这不是白痴吗?要一杯水,你就直接给杯水就是了吗,干吗还费尽心机的、吃力不讨好的给红烧肉。
可是,事实是,这样蠢的事情,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无数的上演。
这句话,其实是带有隐喻的,我想要一杯水的隐喻是这是我内心真实的需求,我内心的真实需求是:我渴了,我想要喝杯水。
而别人却递给了这个人一碗红烧肉,是看不见这个人的内在需求,把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这个人,你的真实需求不重要,我给你的东西才是重要的。
好,我来拿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这是怎么一回事。
星期六的早上,CC想要吃面条,于是,我就屁颠屁颠的给他去买,他一直爱吃那家店的面条。那天早上,我发现了面条店里的咸菜,看着实在是太诱人了,于是我在打包回去的面条里加了一些咸菜。到家后,CC一吃,今天的汤怎么变辣了,这时我才注意到,原来咸菜是辣的,于是,我把咸菜都跳出来自己吃了,哇,我不吃辣的人都觉得很好吃啊。
第二个星期六的早上,CC也要吃面条,我也照样去买了一碗面条,CC提示我不要加咸菜,我屁颠屁颠的买了面条,又在面条里加了咸菜,不过,我很隐蔽的把咸菜藏在面条的下面,心里还腹诽孩子,这么好吃的咸菜你不吃,太傻了。回家后,我和CC一起吃面条,趁CC不注意,挑出了里面的咸菜,儿子还是发觉汤有点辣。
第三个星期六早上,CC照样要吃面条,要求不加咸菜。于是,我又在面条里加入了咸菜,因为,我认为加了咸菜了面条更好吃。回家后,我就和孩子一起吃面条,我照样开始挑咸菜,就在我挑咸菜的某一瞬间,内心的某个开关被打开,我顿悟了。在整个买面的事情上,我是如何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他的真实需求和渴望。
“面条里面加了咸菜是好吃的”这是一个意图,我要把这个自认为正确的意图复制给孩子。
于是,我试图让孩子去接受我认为好的东西,我的做法是一次又一次的隐蔽的在面条里加咸菜,完全无视CC一再的强调不要在里面加咸菜的需求。
我通过我的行为否认了孩子的真实感受,他的真实感受是他不喜欢吃辣。
我想起自己是一个不喜欢吃芹菜的人,可是婆婆很喜欢吃芹菜,她在她烧的很多食物里都会加芹菜。
因为都是婆婆在家里烧菜,我想着婆婆也不容易,她既然喜欢吃芹菜,加就加吧,我忍着点就是了,而她也知道我是不喜欢吃芹菜的。
有一次,是我自己烧了花菜,留了一些到晚上吃,晚上的时候,我婆婆又在花菜里面加入了芹菜,当时我内心涌动着一股无名之火,你烧菜要加就算了,可是为什么我烧了菜,你还要把我不喜欢吃的芹菜加进来?在这个时候,我内心的气氛就是:你根本不尊重我的感受!
婆婆一直认为芹菜是吃好的,所以她才要在菜里加芹菜。想想看,这就是我不管你需要什么,但是,我会把我认为好的东西给你。
这时候,内在的信念就是我认为好的东西就是对的,我要把这个对的东西给你。我给CC买面条的事情如初一侧,我认为在面条里加入咸菜很好吃是对的,而你一再的表示不要加咸菜是愚蠢的,背后的信念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海蓝博士说的:一个人想要喝杯水的时候,别人递给他红烧肉,说红烧人好吃,有营养。
代入我和婆婆的:我想要吃不加芹菜的菜,婆婆递给我加了芹菜的菜,说芹菜是吃好的。
代入CC和我的:我想要吃不加咸菜的面条,我递给CC加了咸菜的面条,说加了咸菜的面条更好吃。
当我的婆婆一直在菜里面加芹菜的时候,我有一种我的感受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否定的感觉。那么,想想看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一直这么做,是不是他们也是会这样想:“我的爸爸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否认我的感受,我的感受是到底是不是对的,我的感受不重要。”
欢迎在生活中带入各种版本的现实题材:
孩子:“我吃饱了!”父母:“饭都还没有吃完,你还没有饱!”
孩子:“妈妈,我不想穿这件衣服!”妈妈:“乖,穿这件衣服漂亮,就穿这一件!”
一个人想要喝杯水的时候,别人递给他红烧肉,说红烧人好吃,有营养。
现在,你还会觉得的这个人做法很愚蠢吗?你还会觉得一个人想要喝杯水,就递给他一杯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我曾经就觉得这个递红烧肉的人很愚蠢,我曾经就觉得给人递杯水是很容易的,我这才发现,当事情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时,这是非常非常难的。
过去我们的感受不被父母重视,父母一直递给我们红烧肉,慢慢地我们忘记了自己只是想要一杯水,我们也渐渐地变成了以为自己想要是红烧肉。
这就是父母的思想成功的植入了孩子的思想,这是一种极其隐蔽的控制。要破除这些隐蔽的思想和信念,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觉察,就犹如我这一次,我突然顿悟到,我不顾孩子的真实需求,而一再的试图植入自己的思想给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对一个独立生命的理解又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