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中的强者与弱者
商业社会,我们经常会看到普遍存在的“不公平合约”问题,尤其是特许经营中。特许经营是指很多独立的店铺参与经营同一品牌的商品,提供同一标准服务的商业模式。比如加盟店和总店之间。
二者之间谁强谁弱呢?看看他们之间的合同就知道了,加盟店需要按照总店的明确要求,租商铺、给店铺装修、购买设备、购买餐具,培养员工、原料、生产、服务,每个都要做到位。其中任何一点,总店不满意,就可以随意终止合同。
这时你可能有疑问,为什么这么不对等的关系可以维持下来?理论上讲,就有一些品牌总店对加盟店友善一点,那加盟店更愿意加入。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不对等关系,就会逐渐被拉平。可实际上,这种关系一直持续,我们又不能用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来解释。
在前面分析优质时,说过类似肯德基、麦当劳这样,核心价值在于向顾客提供匀质的食品。不是质量特别高,不是特别便宜,而是味道、品质、烹调方式,保证你进入任何角落的麦当劳、肯德基,感受都一样。
这时为了保证这一点,炸薯条过了7分钟就要扔掉,但加盟商是自己支付成本。7分钟没人买,多一分钟顾客吃得出来吗?8分钟行吗?9分钟行吗?以此类推,品质管理乱套了。总店要监督这种擦边球行为,成本非常高。
任何顾客进入餐厅,吃到不合口味的,不会怪这个加盟店,会怪总店,让所有加盟店共同承担。也就是每家加盟店对其他店有很强的“负的外部性”。也就是这家店自己利益得到保障,但别人、跟他同类的加盟店,都要承担很大代价。
正因为这样,总店要对加盟店做出种种不公平约束,让他们承担额外的代价,约束对其他店造成的负的外部性,也就是不好的影响。不仅如此,总店还要求加盟店提供额外的服务,从而提高品牌的价值,哪怕在具体生意中,这个店受到损失。
比如很多眼镜店免费给客户洗眼镜,哪怕不是在他们店了配的。表面上有损失,但整个连锁品牌因此提升。同样道理,由于总店监督加盟店违规成本非常高,因此每当监督成本很高时,对那些违规行为的惩罚,应该等于违规行为造成的损失除以被逮住的机会。
比如不合格的薯条,对顾客的影响是10块钱,被逮住的可能是1%,那罚款就是10/1%=1000块钱。这种成倍的罚款,越难逮住的行为罚款倍数越大,才能起到阻吓的作用。这样的话,总店会不会为所欲为啊?滥用权力?
会,总店和加盟店一对多的关系,一家总店之下,成千上万个加盟店。如果它滥用权力,消息很快会传出去,所有加盟店都知道了,这时总店的吸引力会急速下降。总店和加盟店都有违约可能,但约束方法不同,监督成本不同,数量比例不同,解决方法不同,这是不是很奇妙。
问题:举个例子,表面看是不公平合约,实际上纠正了真实生活中不公平现象。
比如租房子,合同规定,租金多少,提前多长时间交,水电租客承担,不能转租,不能是外地人,甚至有的房东说不能有宠物、不能有孩子。实际上纠正了,租客在使用房子中,对房子的负的外部性,照顾到了房东家具家电、装修,以及房子本身。
再比如快递在寄送过程中损坏了,责任是寄件人负的,而不是快递公司。是不是不合理?因为快递公司不知道你寄的什么,轻拿轻放到什么程度,而轻拿轻放是有成本的,巨大的成本。
如何保障食品、药品、化妆品的质量
食品、药品是吃到肚子里的,化妆品是摸脸上的,对身体有直接影响,且品质检验不容易。副作用有时非常严重,且有很长潜伏期,怎么保证质量呢?改革开放后,很多产品质量,都可以保证,比如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
这些都是零部件产品,哪怕一个螺丝钉做得不好,都可以追溯,知道谁做的。因为知道自己会被追溯、盯着,所以能够保证质量。还有一类是管道产品,比如牛奶它有问题,可能是包装盒的问题,运输的过程、加工的过程、挤奶的过程出现问题等等。
当一桶有问题的牛奶倒进奶罐车,人们就很难追溯出处,而且破坏力惊人。所以品质检验就很难,就像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市场对牛奶的信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建立起来。
薛老师分享了,他去奶制品公司,看到了全封闭的自动化生产,感觉到工厂投入非常大,沉没成本非常大,不会再买些毒品放进去,自毁长城。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怎么做呢?
垂直整合保障管道产品的品质,从种草到割草 、送草、到养牛、到挤奶、到检验、到加工,全在一家企业内部完成的工序。好像这跟分工合作的原理背道而驰,但它的好处是工序与工序之间,品质检验成本下降。
所以什么时候更多进行分工,什么时候更多垂直整合呢?有个规律,半成品、成品品质检验成本较低,换手次数较多,就可以进行更多分工;检验成本更高,适合垂直整合,减少更多中间环节,要提高管道产品质量,垂直整合是个好办法。
到了超市,能看到几百种不同品牌商品,来自十家左右的大型公司。很多人可能批评这种事情,说这么多东西被这几家垄断,好不公平。可换个角度,从品质检验、品质保障的角度出发,这种垂直整合型垄断,恰恰能保障质量,降低风险。
只有这样的大企业才有足够的研发能力,沉没成本足够大,万一出问题,大企业才赔得起。损失一部分多样性,换来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么做可能是值得的。
问题:很多报社有自己的印刷厂,而出版社大多没有,为什么?
报社有很强的时效性,如果印刷厂不听话、敲竹杠,很难处理,经不起折腾,所以需要垂直整合,采编印一条龙才不至于被敲竹杠,保证效率和品质。而出版社即使被敲竹杠,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找到下家。
谢谢欣赏,个人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评论。观点来自《薛兆丰的经济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