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布朗特三姐妹,可能有一些人有些陌生,但提到《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本书,大凡上过中学的人都应该听说过。《简·爱》一出版就风行全世界、经久不衰。在中国,这本书有段时间成为了妇女勇气的象征。而《呼啸山庄》是我中学时期的最爱,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堪称一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
电影《隐于书后》讲述了勃朗特三姐妹宛如流星,耀眼而短暂的一生。那么勃朗特三姐妹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呢?
家境:并不富裕,但博学的父亲给了三姐妹良好的家庭教育
勃朗特一家居住在英国北部约克郡豪渥斯的乡村。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个穷牧师,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拮据。从童年时期开始,勃朗特家的孩子就开始创作诗歌与小说,构造他们想象中的王国。
糟糕的时代环境:男尊女卑,女性地位低下
19世纪的英国,依然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地位远远低于男性,大部分女性并没有独立的财产权,要么选择结婚,做一个家庭主妇,要么只能去做家庭教师或学校老师谋生。布兰威尔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他一直很有才华,姐姐们爱着他,也相信着他的远大前程。帕特里克一直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布兰威尔身上,布兰威尔那三个未出嫁的姐姐也是。
性格决定命运:弟弟堕落,姐姐坚强。
布兰威尔明明有着写诗和绘画的才能,却灰心于现实,又伤于情事,日日沉溺于酒精、鸦片甚至是赌博。这三位姐妹都觉得自己必须要工作,但没有一个人认为‘我必须要成为一个家庭女教师’,或者一定要结婚。为了生活,勃朗特姐妹先后离家出外当家庭教师,屈辱的生活激起了她们强烈的愤怒之情。倍感歧视和孤独,她们憎恨家庭教师这个行当,两次都只工作了几个月就离开了。但艰苦的生活并没有让三姐妹放弃对写作的热爱,她们一直没有停止创作活动,生活和工作的经历为她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夏洛特给当时著名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赛寄了自己写的诗歌。骚赛回复说:“写作不是女人的事情,也不应该是。”
那个时代的不公,生活的荆棘并没有击败她们的精神与意志。相反,身处逆境,反而激发了她们对理想的不懈努力和与命运抗争的决心。
勃朗特姐妹曾打算合力办一所学校,不过不幸的是,虽然学校最终办起来了,印了招生广告,却因为选址偏远,却没有人来报名。她们想要依靠办学为生的计划也破产了。
选择大于努力:写诗赚不了钱。小说,写小说才赚钱。
《隐于书后》剧中,落魄的布兰威尔对姐姐夏洛蒂说,“你知道我发现了什么吗?写诗赚不了钱。小说,写小说才赚钱。创作诗歌,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掘一个人的才智。图个什么?最多能赚10镑钱。我可以哼着小曲抽着雪茄,就能写完一篇小说。”布兰威尔死于心碎,可是,他的一番话却点亮了姐姐夏洛蒂的双眼。
巧妙解决时代不公:“如果是男性作家,人们只会评价他的作品,但如果是女作家,人们只会品评她这个人。”剧中,埃米莉·勃朗特愤愤不平。
三人决定分别化名科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用中性的笔名将诗集挨个寄给出版社,如果诗集获得关注,再合集出版三人的小说作品。历经曲折,但勃朗特三姐妹的各自最重要的作品还是全部问世了,尤其是《简·爱》,整个英伦为之疯狂,维多利亚剧院甚至要买下戏剧的版权。人们都想见《简·爱》的作者,都想见传奇的勃朗特三姐妹,和她们喝一杯下午茶。此时,在豪渥斯,夏洛蒂轻轻地把她和妹妹们的书推到年迈父亲的跟前,“爸爸,我们出书了,有版税了,我们有能力养活自己了。”
时代的悲剧:改得了贫困的生活,改不了时代的宿命
历史上,在布兰威尔身亡后一年,埃米莉就因肺结核不治香消玉殒,死于30岁。安妮同样死于肺结核,人生结束于鲜花般的29岁。最长寿的夏洛蒂也没有活过39岁。
后记:不想结婚,选择自己谋生;不甘做一名老师,选择开办学校;女性被歧视,便用男性的署名发表文章。生活困苦,挡不住一颗坚强的心,良好的童年教育,坚强的性格,睿智的选择,不懈的努力,终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