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嘴炮惊人的冯小刚导演,上周又发表了一段很出位的言论。他说中国电影垃圾片多,主因是有太多的垃圾观众。
“中国观众”数以亿计,小刚却是匹马单枪。
对一群人开炮,可以说是很勇敢的,毕竟,一人对撕一亿,胆识破天,随便脑补一番,都是孤胆英雄在百万军中杀个七进七出的画面;对一群人开炮,又可以说是很怯懦的,因为一群人终归不像一个人那样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拳头,你骂邻居老王,他随时可能对你反咬一口舍命相斗,你骂一亿观众,他们就只是一个沉默的大众,一个虚无的、抽象的、标签化的数字概念,数字既不能打人也不能骂人,数字只有挨骂的份儿。
就如同一个最牢骚满腹的城市loser,会把“外地来的都是乡巴佬”当作口头禅,可真要来两个腰粗腿壮满腮横肉的农民工站他面前,借他八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重复一遍。
上周国足被叙利亚补时扳平,我发朋友圈说,中国足球是遭人恨,可中国教育、中国医疗、中国环保、中国食品药品安全、中国法治建设,连带上中国电影、中国电视、中国动画,其实没一样敢说自己比中国足球做得更好。
道理是一样的,中国观众的水准和段位,差不多大家也都明白,可问题是,中国官员、中国学者、中国专家、中国土豪,这些群体的表现和口碑,似乎也不并没胜过中国观众多少。
冯导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时候,恰恰是上世纪末中国电影最不景气的时候,张艺谋陈凯歌有早先积攒下的名望和口碑可以消耗透支,贾樟柯王小帅有青年亚文化和海外电影节可以曲线救国,冯导什么都没,冯导只靠票房,冯导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和《大腕》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一种让观众在某个时间段内集体回归电影院的模式,冯导救了中国电影市场,因为冯导有观众。
当时的冯导,天天把观众挂在嘴边,以强调自己和那些拿奖专业户的不同,冯导说我才不为你们这些装逼的评委和傲慢的媒体拍片,我心心念念只为了观众,有观众懂我就好,我只要有观众就够了。
后来冯导发达了、出息了、荣誉等身了、登堂入室了,冯导想着要洗一洗民间艺人的土气息泥滋味,望着千载留名上靠一靠了,而这个东西的鉴定权,好像不在观众手上了。
更大的问题是,观众变刁了、变挑剔了、变得难伺候了,“好梦一日游”的那几年,观众前仰后合,等到“私人定制”的时候,观众忽然觉得冯导不好笑了。
你只有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上帝,你有了一切之后,他们就成了垃圾。
他们觉得你好看的时候,他们就是上帝,他们不爱看你的时候,他们就成了垃圾。
凡事这样梳理一下,就显出了很多不厚道。
2015年底《老炮儿》公映,冯小刚面对媒体说:“吴亦凡和李易峰都是非常阳光的孩子,充满了正能量,跟他们在一起我非常愉快”——距离他炮轰“如今的小鲜肉都太娘”,不到两年。
2016年底《我不是潘金莲》公映,冯小刚面对媒体说:“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能力万万不能低估”——距离他炮轰“中国观众都是垃圾”,不到一年。
有个成语怎么说来着?朝秦暮楚?还有个成语怎么说来着?首鼠两端?
这年头进电影院的人,百分之八十的动机和品味,确实都挺low挺无聊挺没意思的,可问题是,“娱乐业”这三个字,不就是靠着大众的这份low这份无聊这么没意思支撑着呢吗。
万一哪天全体吃瓜群众都华丽变身开始严肃高冷开始诗词歌赋开始经史子集了,开始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写实主义了,开始特吕弗、戈达尔、费里尼了,开始库斯图里卡、维姆文德斯、达内兄弟、基耶洛夫斯基了,冯导这样的还能不能存活下来,真心不好估计。
所以,不得不说,这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从事娱乐业的人,却忽然缺乏娱乐精神地一本正经起来。
有句话我很喜欢,叫做“永远不要穿着敌人的裤子,去指责敌人不穿裤子”。
还有句话我也很喜欢,是《霸王别姬》开篇时戏班师父的台词——“都是下九流,谁也别嫌弃谁啊”。
作者信息:
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
新浪微博:@聆雨子
豆瓣&知乎ID:聆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