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优美抒情的旋律,熟悉的节奏,随着漫天飞舞的风筝,浮现在了脑海。
我的童年没有风筝的记忆,在那个仅仅是吃饱肚子的年代,父母是没有时间与精力关注孩子快乐的。除了从书本上感知到风筝的存在是孩童们的快乐外,至于怎么做风筝,如何去放,与我都是很遥远的事。内心里自然羡慕有风筝可放的孩子。
风筝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就是这首歌曲里对童年放风筝的深深怀念。
工作后,学生的科学书上,有放风筝、做风筝的内容,但那是需要木工师傅级别的人才能做得出来的,我既找不到那些材料,也研究不透具体的做法,更舍不得辛苦自己柔弱的手,去做那粗活儿。最终只是想想罢了。
再后来工作调入郊区,才有幸在小城的商店里看到成品的各式各样的风筝。为了弥补我自己童年没有风筝记忆遗憾,立即给女儿买了一个,陪着她在广场上放风筝。跑动、放线……放飞的是风筝,感觉到的是快乐。
春天的风筝还没放过几次,女儿就已过了放风筝的年纪,自己也忙于繁重的教学,无缘再拿起风筝。每年春暖花开的时节,看到广场上不时放风筝的孩子、大人,心中既是佩服,又是遗憾。佩服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陪伴和呵护,遗憾当年对女儿的陪伴照顾太少,没能给她一个愉快的童年。
今年春风花草香的时节,家乡在新开发的康养谷生态地,举办了一场风筝节。正赶上周末,带着好奇和憧憬,我赶赴了这场盛会,见识到了另类的风筝。
须飘四方的章鱼、遨游天空的大金鱼、驰骋疆场的骏马,憨态可掬的娃娃……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风筝 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大开眼界。原来风筝不仅有飞鸟和昆虫的样子,还有水里漂的鱼,地上走的人,草原跑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