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跟小弟聊天了,我9岁的时候,他出生了,今年他已经高三了,算下来,也算我参与一手带大的,哈哈,好希望回到小时候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好好玩啊,长大了,刚开始上高中住校的时候还经常打电话给我,几乎一周一次,因为他第一次住校,非常念家,作为一个从初中就开始住校的资深住校者,我算是他的前辈,我也很能理解他的心情;渐渐的习惯了住校的生活后,现在一个多月才打一次电话给我这个姐姐,有时候时间更长,感觉他渐渐不需要我了;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高兴他可以比较自如的面对这种情感;忧愁是已经忘了这个姐姐了。
今天我们谈论了关于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了解了一下他的心态,现在已经10月份了,还有8个月就要高考了,听他说了一下现在的作息时间,早上6点半起床,上5节课,12点下课,中午1点40到2点半开始午自习,所以吃饭加睡觉总共只有1小时40分钟;下午5点40下课,也是5节课,晚上6点半到11点晚自习,11点半宿舍关灯;听到这个作息表,感觉好累啊,我跟他开玩笑的说,感觉每天都在打仗;仔细回想,当年我高三的时候其实也差不多,不过中午没有固定那么死一定要午自习,我们晚上10点40就下晚自习,当然我也会在宿舍关灯后点着买来的大电筒看书,现在觉得有点后悔,因为就是那时晚上看书导致我的视力下降的,所以当小弟问起我以前晚上回宿舍有没点灯看书的时候,我坦言我的经历,并且极力反对他这样做;虽说后悔,但是要是当初不努力,也会后悔;感觉小弟现在压力比较大,争分夺秒的看书,在跟他沟通的过程中,渐渐勾起了我对高中生活的回忆,有段时间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尝试早起,6点就起床,怕把舍友弄醒,洗漱都非常小心,然后早早的去晨读背书;还记得那年冬天,中午我觉得在宿舍睡觉太费时间了,吃完午饭就直接去教室趴着睡,睡起来接着做题,好冷啊;晚上也是想方设法挤时间多看书,就为了考上一个不错的学校,结局还算满意,因为我已经发挥到极致了,我虽然不聪明,但是我努力,这是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评价。
我有时候在想,这么拼命的读书是为了是什么呢?那个说“清华北大毕业也买不起学区房”的段子,让人哑然一笑;我跟小弟聊起时代的变化,聊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代替人类做一些重复性工作,跟他说起马云在杭州的无人超市 ,还有网上传说的无人餐厅,告诉他现在的竞争有多么激烈,努力读书只是希望你以后有更多的选择权;希望他能到外省上大学,然后再选择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我问他看过《你的名字》没有,他说有;问他记不记得这样一个片段:女主和她的另外两个小伙伴在故乡的小镇路旁边喝咖啡,女主角心心念念想去东京那样的大城市,而此时的男生在心里默默的说,一辈子都要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小弟说没有印象了,而对我这样多年漂泊在外的人,对这样的画面自然是很敏感的,因为选择在哪里这个问从毕业后就一直是一个问题,而小弟对这样的情节自然不会在意,毕竟,他还是个孩子,至少在我的心理还是这样认为。
虽然我现在在解答他的困惑,但是我也有我的困惑,想起HEBE的一首歌里面的歌词“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业障因果”,有时候我也会去请教别人我的困惑,我在想,也许他们也正经历着自己的“劫”,谁的人生不迷茫呢?作为姐姐的我,其实也比较惭愧,因为我也还有很多关于人生的困惑,关于生活的困惑,所以也怕误导你,我只是希望在我所经历的事情里面,告诉你我的感受,我的选择,而人生,终究要自己为自己负责~
跟小弟的电话结束了,脑海里面浮起了很多画面:想起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傍晚我都早早的赶着完成家庭作业,然后背着他,和一群小孩子一起去广场上玩耍,有段时间他还不会走路,什么时候都要抱着,我很小心翼翼的保护着他,生怕他摔倒;慢慢的他开始上小学了,我还记得给他拍了一张带着红领巾在家客厅做作业的照片,我小弟怎么这么可爱呢;也许是从小受姐姐们的影响,他也很喜欢听歌,唱歌,我们会在家一起K歌,现在他遇到好听的歌还总是忍不住要推荐给我;长大了,他渐渐沉默了,也许是成长的压力,也许是青春期的必然,和姐姐话少了一些;我好怀念自己也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多么快乐啊,长大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也许这种感觉亦如父母亲和我,我也开始长大,有时候也会让他们伤心难过吧,读书的时候是好榜样,毕业了东奔西走,也让父母跟我担心受累,我一度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感情,好像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呢,可是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我发现原来我们的兄弟姐妹情从未走远,只是疏于表达罢了,对姐姐,妹妹,亦是如此;
希望他能从我们的对话中得到一些能量,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特别羡慕有哥哥姐姐在上大学的同学,有时候听她说跟他哥哥通电话了,我好羡慕,也希望有个人来指引我,然而,什么都没有,因为没有人指导,一路跌跌撞撞,走了很多弯路,但也算是随心所欲吧~~
如果哪天你不小心看到这篇文章,我想说:姐姐会一直在你身后~~和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