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李笑来老师说到:
每个人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注意力。
很早之前,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是震惊的。
如书中所说,我确实没有把注意力当作自己的财富之一,甚至我都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是今天,我发现自己又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我重新掉进了注意力被收割的模式中去了。
我如何重新意识到注意力的宝贵
发现注意力涣散这件事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时间不够用了。
因为疫情的缘故,一直在家呆着,基本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
除了每天坚持日更和搜集日更的材料,其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开销和注意力开销。
在失去外界压力的同时,沉浸在每天的“好消息”和“坏消息”之中。
心情时而澎湃,时而沉重,注意力却永远是飘忽不定的。
开工后,一大堆事情涌过来,加上自己没有调整好工作状态,瞬间时间就不够用了。
在找了很久的原因之后,我发现,问题出在我的注意力上。
我没有把注意力投入到它需要去的地方。
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生三大坑:
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心急火燎地随大流、为别人操碎了心
我发现我每一条都踩到了
莫名其妙的凑热闹
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抖音和热点新闻。
仿佛他们总跟自己有关。
我并不认为时事不需要关注,只不过追逐这些热点新闻有两大误区:
1、当下的热点并不是真正的热点
到了每年年尾,你能想起来的新闻和热点事件少之又少,少到新闻媒体不提醒你,你完全不知道。
而且这还涉及到新闻策划、议程设置、从众心理等传播和新闻中惯用的手段。
其实,很多热点并不重要,它们来的快,走得也快。
2、追逐热点消耗的注意力远超你的想象
关于事件记录有一本著名的书叫《奇特的一生》。
里面提到柳比歇夫记录下了自己56年间做的事情和耗费的时间。
他用巨细无遗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
我曾经尝试了这种做法,发现自己大量的不被自己掌控的时间都被浪费在了追逐热点上。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上的商业都在抢夺和收割人们的注意力——可参考罗胖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所以减少莫名其妙的凑热闹是一件很值得做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无故多了很多时间。
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我们常常把时间花在我们以为有用的地方。
而很少去考虑我们这么做背后的目的。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到朋友换了手机、包包、口红就蠢蠢欲动想要换新的?
看到身边的人报了网课、学了新技能就跃跃欲试想要尝试?
看到周围有新的赚钱的路子就好奇想要蜂拥而上?
假如你瞬间脑补出自己的一大堆行为,那么我可以说,我们曾经都掉进过这个大坑。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
这其实并不是缺乏行动力的体现,反而是执行力强的做法。
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想一想: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要怎么做这件事?
我做不成功怎么办?
想明白这三件事,反而能坚定的执行,持续的做好想做的事情。
比如,我开始日更这件事情,就是经过我自己的反复思考才确定的。
思考了各种情况之后,我才对坚持输出这件事更有信心。
为别人操碎了心
笑来老师说,为别人操碎了心是闲的。
这跟前面提到的莫名其妙的凑热闹其实是一样的,其实很多事情真的与我们无关。
但是在我看来,还有一种操心是看起来真的和我们有关。
有句话叫做“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我们却往往一直在做泥菩萨,因为我们不懂得怎么拒绝。
拒绝一个人有多难呢,尤其是一个没有拒绝过别人的人?
难于上青天!
为了维护人际关系,我们很难拒绝别人的要求,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要求。
但其实这是最容易打断我们注意力的方式。
我想给大家提供一套我正在使用的办法:
1、问自己:拒绝有什么好处?
当你列出你拒绝之后可能收获的好处后,可能你不会选择接受别人的请求。
2、积极倾听,委婉拒绝,给出理由。
这时一个拒绝的小技巧,当你提出一个理由,即便是很荒谬的理由,别人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接受。
比如:我现在要做XX事,大概1个小时后有时间。
这个方法来自巴菲特合伙人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3、维护人际关系可以采用其他的办法
其实,拒绝并不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选择拒绝的目的是不让别人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当我们做完一件事情以后,可以在对注意力要求没那么高的时段,主动帮别人一把。
保持注意力的小技巧
1、用好番茄钟+白噪音
番茄工作法是我用过的最好的集中注意力的小工具。
网上有各种教程,一定比我写的好,推荐大家尝试。
2、用好手机的勿扰模式
很多人受到APP的消息推送的干扰,也有人用飞行模式来隔绝消息。
我认为那样太绝对了,可以尝试手机的勿扰模式。
勿扰模式下,会关闭消息推送,来电默认为通话中,结合番茄钟能有效减少工作被打扰的情况。
3、采用物理隔离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
如果你想要达到一个目标,至少在物理距离上要先想办法靠近。
反过来看,如果你要拒绝一项诱惑,请在物理距离上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