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西塘时是带一帮留学生,行程很匆忙,天气又炎热。下了车走马观花的回来,没有什么确切地印象,只是带了几打糕点回来以应付我的小侄子。回来的路上,车子还抛锚了。。。。。
近些时候经常听到有关西塘的报道,旅游小姐,好莱坞电影,中国电视剧也纷纷选择在西塘拍,想必小镇有它的独特之处,不然不会如此的招蜂引蝶。我的室友去了西塘,同事也去了,表姐也念叨着要去,我终于蠢蠢欲动了。
因为是水乡,我特地穿了一件黑色毛衣,外面裹上我从丽江淘来的少数民族手工大围巾。
24日一早5点就起床,因为买的是6:50的汽车票,我们从城西死赶活赶的去九堡才刚刚好。因为太早的缘故,一车子就只有6个人,我们两个,一对情吕和一对母女。到了那里已是9点。我们都饥肠漉漉。小镇有点破败,一下车就有很多黄包车夫在招揽生意。
“ 西塘去吗?3块钱,还有门票出售,100的我卖你50。。。”
想起民国年代,太太小姐们穿这旗袍坐着黄包车,手上还拿着糖炒栗子,秋风潇飒,她们裹紧了肩头的披肩,渐行渐远。
于是我们也坐着黄包车去了,只是没有问其买门票。
早上的西塘很祥和。路旁的小店炸着油条,村妇们在河边洗东西,摇橹船悠悠的过来,游客们经过一夜的休息以后静静的坐在河边吃早餐,上网,发呆。
有小桥,流水,人家,也有枯藤,老树,昏鸦,与一般的古镇无异。
我们找了个小店吃了早餐后,小镇渐渐的开始躁动了。
姑娘们穿着旗袍到处拍照,店员吆喝声不断,导游的介绍不绝于耳。
果然是桥多弄多廊棚多。
桥连接着这头和那头的梦想,牵系了这边和那边的情愫。一世的情缘,可能只是源于桥上短暂的相遇,目光如炬,柔情似水。。。他把她从桥的这头接到桥的那头,繁衍生息,成就了小镇千年的繁华。
就如小镇的水和石头。水是西塘的女人,慈爱而温柔,石头是西塘的男人,坚强而隐忍。有山的地方必有水,有水的地方必有石。他们是千年的恋人,相依相偎,见证了西塘的变迁。
最喜欢西塘的长弄。
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走过那悠长,悠长的深巷。
街与街之间,街与水之间,房于房之间,都是一条弄。最窄的只能容下一人,最短的只有3米长。弄是西塘的筋脉,水是西塘的血液,石头是西塘的骨骼,桥是西塘的四肢,居民是西塘的灵魂,缺一不可。
很巧的是,在西塘看到了我在丽江买的大围巾,也是手工制作。环顾小店,围巾的花色比较单一,手感也不如丽江的纯正,暗暗庆幸了一下。
街上到处可见一些扎染的裙子,围巾,包包,一直以为是丽江特有的东西,原来在西塘就有。包括那个只出售浪漫不包办爱情的酒吧。
中饭是在河边吃的,点了四个小菜,土豆丝,汪刺鱼,青菜和螺丝。很好吃。店家说他们在周一和周五都是休息的,只在周末出来。我问他你们时请厨师做的吗?她说不的,她的公公,老公,姨父都是厨师。真幸福啊,天天可以吃到如此可口的饭菜。某人说这里的饭菜什么都好,就有一点不好,就是让他的媳妇吃撑着了。店主听了哈哈大笑。
因为25日要工作的关系。13:10分我们就回来了。只是可惜,没有感受到西塘的夜。听说更加好玩呢。
留些遗憾,下次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