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默
整理:陆漫漫
支教日记之四十
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 尼勒觉 中雨 3\19度
不知道,是天气的原因,还是进入了情绪的低谷期,又或者到了支教的疲劳期,反正这几天心情,很不爽!!!
下雨,除了勉强的上课,几乎什么事都做不成——
工程队又停工了!
一来是因为雨天没法施工,二来还是因为雨天材料运不上来。工程队的人,全躲在屋子里,看电视、打扑克、睡大觉。在建中的学校,混乱加狼藉,感觉像是废墟,一片破败凋零的迹象。
正在凝固的教室屋顶和刚修到一半的卫生间和围墙,都是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一旦有人动了支撑的木头,就会全部垮塌,不仅前功尽弃,而且很可能会出现伤人事故)。而这里的孩子,完全没有安全意识,无论你在课堂内外讲多少遍,都没用,一有时间和机会,就会像耗子一样,哪里都会钻进去(爬上去)玩。害得我们老师,都成了“工地安全员”,连喊带吼、连吓带打的,维持着学校施工的安全和秩序。
户外的课又没法上了!
原本用“队列训练”来作为体育课,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有纪律观念,懂得“令行禁止”。然而,刚晴了两三天,又开始下雨。刚开始养成的好习惯,一下就被雨水“冲刷”干净了。课堂上,又回到了“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吃东西的、玩玩具的、带小孩的、打小架的、说大话的、跟窗户外面(甚至是教室里面)的村民沟通交流的,所有你想象的到的和想象不到的,都应有尽有!
支教老师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教唱歌、教跳舞、做游戏、搞比赛等等,来吸引和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但是,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最多3-5分钟,场面就会又回到最初的无序状态,除了混乱,还是混乱。而支教老师们,除了崩溃,还是崩溃!
我想了很久,才想明白:对于家长来说,这里不是学校,是托儿所(从半岁的到16岁的,只要是没事干、没人管的孩子,都送进来),是救助站(不定期的发东西,什么文具啊、衣物啊、药品啊、图书啊,还时不时的管一顿中午饭),更是跳板(不定期的送一些孩子进去城里,或者玩耍,或者读书,或者打工);对于这里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来学校,不是来学知识的,而是来玩耍的(这里有各自玩具,什么篮球啊、羽毛球啊、跳绳啊、彩笔啊、黑板啊、老师啊;这里有各种玩伴,同龄的、比自己大的、比自己小的、同班的、不同班的;这里有各种游戏,唱歌、跳舞、捉迷藏、打闹等等等),又或者是来混时间、混吃的、混东西的(女孩子混到能嫁人的15、16岁,男孩子混到能打工的16、17岁;端午节有粽子、中秋节有月饼、春节有糖果、平常有免费午餐;开学发书本,新学期发校服,雨季发防滑包、冬季发御寒包,学校就像大仓库,一切不敢想象的好东西,都应有尽有)。
如此一来,却害了那些少数真正想学习、热爱学习、认真学习的孩子:永远在反复学一二年级的东西(因为老师要照顾大多数“不学习”同学的“进度”),永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环境)和学习习惯(因为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回家都是玩,所以老师不会布置家庭作业,不会教孩子们预习和复习),永远没有连续性很强的系统性的结构性的知识体系(一年级学1+1=2,二年级还学1+1=2,到五年级仍在学1+1=2)。
我为这些爱学校的孩子们惋惜,同时,我也为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们痛惜!
有时候,我不禁想质问,在这里支教了9年的肖老师,以及在尼勒觉待了快两年的耿校长:你们之前是怎么教育这里的孩子们的?你们到底是来支教的,还是来“施舍”的,又或者来“沽名钓誉”的??为什么,给我们这些后来者,留下这么一个“烂摊子”呢???
我和何老师以及袁老师,把学校“不安全”的情况、修建不顺利的情况,以及教学秩序混乱的现状,向两位不在场的“领导”(肖老师和耿校长)汇报了!
两位“领导”给予了我们很多“指导意见”,但几乎所有的“指导意见”,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废话!!
比如说,对于建筑材料运不上山的问题,肖老师的“指导意见”是“就地取材”——如果是搭个“窝棚”还行,但是,建新学校能“就地取材”的话,还需要投资人出几十上百万吗?对于这个 “指导意见”(而且是在山上待了9年的人提出的),我无言以对!
再比如,对于课堂秩序再比如,对于课堂秩序混乱的问题,耿校长的“指导意见”是“清退6岁以下和16岁以上的孩子”。——我在微信中回他:“你来!”
对!
你来!!
有本事,你就来!!!
感言:万丈高楼,平地起!建校助学,不容易!痴人莫说,风凉话!有胆有识,你来顶!刀刃用在,刀尖儿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执行一默,知行合一!知难而进,知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