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四,下午是每周一次的数学校本研修。看到孩子们课堂上的表现,便想着借今天的日志来说说这些孩子们……
【不想进课堂的小刘】
上午第二节课,巡视课堂。经过二年级5班,听到走廊外面有哭声。循声走过去,赫然看到二年级的小刘同学正蹲在地上,一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怎么啦?宝贝。”
“我不想上课!我就是不要回去!”
……
就是这个小刘,午自修的时候,会在一楼书吧拦住我,拉我坐下,和我谈班上的老师,谈班上的同学,谈很多很多。
为了记住我办公室所在的楼层,试图在墙上做记录以助自己记忆。
还是这个小刘,下午第二节课,应该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不在教室里,一个人在校园里玩,被巡视校园的保安师傅看到,送回教室……
这是个常常不想进课堂的孩子。
今天,又是因为什么不想进课堂了呢?
“我不想看到他们!”
“同学们多好啊!怎么能不想看到他们呢?”
“我就是不想看到某某班的同学!他们下课的时候,不跟我玩!”
……
小刘在3班,但他“控诉”的并不是3班的同学,有点奇怪!
“那我们可以跟班上同学玩啊!可是,如果你都不进教室,又要怎么跟班上同学玩呢?”
“可是,我就是不想回去!”
“好吧!我也正好不想回办公室!我们一起听听朗读吧!”
打开喜马拉雅,选择节目单。
“我知道!这个叫做喜马拉雅!我在家听过!”
“是啊!这里有很多好听的朗读,我们一起听吧!”
于是,我们两个头挨着头,蹲在地上,拿着手机,投入地听着朗读。不知不觉间,下课铃响了……
每个新学年开始,总会有新一年级,不愿意进学校或者不愿意进课堂,怎么办?呵护安全的同时,耐心陪伴,用心倾听。教育对我们的要求之一,是能牵着蜗牛去散步。不是每个孩子都像蜗牛,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牵着蜗牛去散步,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好遇到蜗牛,并牵着蜗牛去散步的思想准备和方法准备。
【“泯然于众人”的小李】
四年级有个小李,在整个一、二年级直至三年级上学期,都像老师的助教般,坐在老师讲台的旁边,行为随意,自我约束能力极欠缺。
因其表现,曾一度引起该班其他孩子家长的诸多微词。妈妈知道孩子存在问题,努力要对其施行管教。但,常常在与孩子的交锋中败下阵来。
一个人基本承担了百分之百照顾孩子责任的妈妈,在与孩子交往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常常捉襟见肘,黔驴技穷。
到了三年级下学期,有一天,小李妈妈表示要给老师送感谢信。为什么呢?用小李妈妈的话来说,那就是因为妈妈已经切实感受到小李同学正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自律!
以前这个班上公开课,老师总不能对小李有与其他同学一样的、课堂学习的要求。但是,进入三年级下学期,再到四年级,上课老师已经可以像面向全班一样,对小李提具体的、必须做到的要求。
小李不再需要单独坐在老师的讲台旁边,而是坐到了同学们中间。我称之为“泯然于众人”。不知道如此说法是否合适。此说法主要是想传递给所有人一个讯息,即在老师的专业帮助下,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在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推动下,一切都正在慢慢步入有利于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发展素养,提升能力的正轨与坦途。
【被老师随身携带的小曾】
说起这个小曾,有一个班的大人对其就像对自己家的孩子一样高度关注。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小曾不爱管自己,特别不爱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不论什么课,桌上都清一色没有书本,没有作业;不论上课还是下课,情绪来了,随性便占据主导,不管不顾。
新学年,为了多与孩子一起,增进了解,融洽关系,班主任老师将其随身“携带”。
本周二下午4:30,校级教师教科研素养大赛之答辩专场在二楼阅览室举行,作为参赛选手,班主任要参与。
可是又要利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辅导,怎么办?
于是,便在比赛现场看到了一个特殊的观众—小曾同学。班主任一边听其他选手答辩,一边紧张准备。
小曾呢?则坐在老师身边在抄写字词,完成当天的作业。气氛倒也和谐。
第二天,以及第三天,巡视课堂,经过小曾班级教室,特意驻足,从教室后门向内看看小曾,都看到其桌上有书本啦!
今天早读,老师在组织同学们做练习,也看到小曾把书摊放在抽屉里,在一边看书,一边填写。
未去了解,小曾这样做,是不是符合老师要求。但是,仅从小曾的状态来看,已有变化,已趋近班级的共同要求。
课间与老师闲聊,聊到这个班。大家也都发现这个班,特别是这个孩子的变化与进步。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愿我们都能找到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愿我们都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那把钥匙。
有人说,老师易做,无外乎带小孩!
但,同样是带小孩,怎么带?带的结果怎么样?却大相径庭。这中间,涉及到师德,也涉及到师能,最关键,还有爱心。正如今年刚入职的周元元老师问我时,我对其所说:学生犯错误时,要把其当做孩子,包容与理解,引导与帮扶;学生表现好时,要把其当做大人,热热闹闹予以鼓励,充分尊重,充分放大!
与孩子打交道,不仅不能回避这些,而且需要认真体会,熟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