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写在二龙山中学建校36周年首届师生聚会之际
以二龙山为杯,借松江水当酒,斟满春风,斟满敬意,殷殷烛光照亮学子求知路;
凭鸿鹄志筑梦,用淡泊心修身,那年月色,那年花开,漫漫心平未忘恩师教诲情。
___题记
在时光款款的脚步中,第36个教师节又与我们相约。在此,向刘晓锋老师,张云福老师,高国申老师,高希晨老师,张士宝老师及所有老师致敬!(排名不分先后)
回首相逢时的青葱岁月,总会想起老师们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云福老师总是谦和的表情里带着淡淡的微笑,化学课讲的干净利落,尤其是一手漂亮的板书,历历在目。国申老师总是在课间坐在教室的某一个座位,和善而坚定的为同学解答数学题。
至今还没有忘记晓锋老师给我的毕业纪念册上的赠言:“无论走到哪里,文笔不可扔!用你的坚持去书写你的梦想之花!”虽然,我的功名早在那个蔷薇花开的季节被蒸发,我的志向几经山重水复已然停泊在水穷处,还有我的踌躇满志也心甘情愿地禅让给了坐看云起。但是晓锋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却温暖了我的整个青春,永远的装进了我颠沛流离的行囊。
从英语界的“扛把子”,到教育界的“好大一棵树”,再到文学界的“生花妙笔”,从二龙山到三井子,从三井子到扶余市,烟花三月,一片孤帆,逆风飞飏。依稀记得他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时的坚定模样;依稀想起他在篮球场上当裁判时的身影;依稀看见他到香港研学走下飞机旋梯的那一刻…….角色的不停转换,能力和才华不断攀升,晓锋老师堪称奇才绝不过分。更有幸的是,如今从我们的老师变成了我们的“带头大哥”,看到他声若洪钟,看到他一头乌黑的头发,看到他频频举杯,看到他谈笑风生。让我体会到这就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最好的诠释。“越卅年笔耕不辍,精英文,通汉语,百二文章曾醉我;倾半生块垒相磨,痴于诗,迷于教,三千弟子铭记心”。(一时兴起,偶得一联)“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作为一个矢志逐行的追梦人,志之所趋,不可阻挡,可以骄傲的说,吾师没有辜负这个时代!感恩相遇,感谢有你!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出来,立马就想到焦振军老师在初中讲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天下的故事,鲍叔牙力荐管仲,齐恒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业。应该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这段典故讲的堪称经典。那时候只能当做评书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放大格局,更不知道什么叫胸怀天下。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每个人都单枪匹马的面对着生活中的兵荒马乱。老师们没有补课,没有绩效,只靠一点微薄的工资,要养家,要糊口,要照顾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亲人。平淡的坚守中充满期待,殷殷的期待中洗尽铅华。没有功利心,只有荣誉感,他们希望桃李满天下。他们祈盼笑看满园春。诚如一位教师所言:他们不是栋梁,但他们的事业是栋梁。他们不是未来,但他们的学生是未来!
岁月流逝,不曾改变的是对家乡对母校的怀念。
时光如水,与日俱增的是对老师对同学的挂牵!
每次回到故乡,熟悉的村庄,广袤的田野,厚重的东北大平原,浓重的乡音都会让我热泪盈眶。而父母的老迈,孩子们的陌生,乡邻的零落,都让我潸然岁月的神偷,生活的匆忙,人生的苍凉。我成了故乡的来客,孩子们眼中的外地人——环绕村庄缓缓行驶,陌生的车牌号,让他们回眸审视,摇下车窗,他们也不知道,我从何处来。
可是,每次同学小聚,百忙中克服各种困难集结的同学,都像兄弟姐妹一样依依不舍的挥别,都是温暖我踯躅长路的琴弦——那些寒窗苦读时相随相伴的同学和老师,每每让我内心的青春,生机不老,清纯唯美。醉美年华的点滴,款款而来,葳蕤重生,冉冉升起。
翻阅旧时相册,试问同窗何在?三十年风雨辗转,徒增两鬓秋霜,一杯怅惘;
追寻记忆源头,唯愿师友安好,二龙山前缘待续,依稀案头诗卷,梦里乡关。
故乡有你,感谢相伴。期待一场不想告别的聚会,哪怕只有一天的短暂,我也愿意把一生的漫长向你诉说。敬我们的老师一杯酒,给我们的兄弟姐妹一个大大的拥抱,说说这些年你的辛苦与不易,唠一唠他所走过的地北天南。 虽然在不同地域,又是不同届别,这些都是客观因素。只要我们主观上去努力,去促成。真情永驻,相约有期。因为我们心中永远都有一个温暖的名字——二龙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