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买来了昭君的一路修行系列,从此,笨笨的我,开启了修行的旅途。因为深知自己不是聪慧之人,要想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必须得慢。所以,读书,于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蜗牛般爬行。这也有点像农人浇地,要想多保些时日,就得慢慢地流,慢慢地渗。而不能用哗哗的大水,瞬间灌满。我想,就这样,慢慢的,修吧。
理想的教育,在我浅浅的意识里,似乎也是这个样子。我渴望,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慢慢地享受课堂,享受对话,享受一切和谐和美好。
带给我最大冲击的,当属《一路修行教作文》。曾几何时,写作,对于像我一样的丑小鸭,甚是艰难。教写作,也无异于水中捞月、镜中看花。读罢此书,忽然发现,我和文字里面的一些东西竟有些相契,挣扎中的内心竟有了一丝小小的窃喜。哦,原来小小的我,和女神级的昭君,在教学上竟有息息相通的地方。似乎,忽然,就有了些许底气。从此,对作文很怵的我,也开始了在课堂上小小的尝试,第一次纯粹的自我设计,第一次笨拙的引领课堂,第一次静心的叙写笔记。艰难的,慢慢的,尝试,反思,改进。后来,又有了第二篇。怯怯地,发给湿地,竟给通过了。这样的蜗行,这样的幸运,于我,实属不易。其实,我懂,懂湿地的大咖,怜惜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行者。哪怕她的文字很稚拙,哪怕她的思想不够深,只要真实,只要实践,只要思考,就无比珍惜写者对教学的这份热忱和情谊。
如果说,这一年,在作文教学上,我有了一丝丝改变的话,都得归功于昭君的文字。在自我心灵的救赎上,我有了一丝丝成长的话,也感恩于昭君的呼唤。暑期培训,竟有那么一种冲动,想说点有关作文方面的东西,似乎也不知哪来的那点勇气。细想想,应该还是昭君的引领吧。虽说自己不聪慧,但也算踏实。心想,再细读一遍,再浸润一次吧。给自己梳理出一条线,一条整合的线,一条思维的线,一条空间的线吧。
一页页,一节节,细细的读,细细的究。终于,脑子里慢慢注入了昭君的青春理想,也有了比以前更深的领悟和超脱。
昭君打通了生活和写作的死结。那些缺乏生活的文字,看似绚丽,但终究是一潭死水。在昭君的文字里,藏着让写作成为写作的泉源,那就是真实的生活。我们每天都在其中,无论快乐还是忧伤,无论恬静还是骇浪,我们都瞪着双眼看不见,当然也无法体验。试想,我们这些见识短浅的师者,自己都看不见真实的生活,更看不到外面的天空,又怎能带着孩子们去发现、去体验?我们一直以来都是不会游泳的理论教练,我们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却还在谴责那些在自己的“悉心指导”下学不会游泳的孩子。理论的东西满天飞,并不需要我们告诉他们,他们缺乏的,正是我们作为师者严重不足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一个无改变意识的人,往往会盲目自大,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我想,文字的力量就在此吧,它引导着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也魅惑着自己在与作者的无数思维冲突中去反思。究竟错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我们欠缺的是知识还是眼光?我们需要补救的是能力还是心灵?昭君告诉我,生活才是打开写作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唯有和生活热恋,才会有汩汩的文字,源源不断的流淌在心间。
昭君打通了写法和活法的穴脉。你怎么活,就怎么写;你怎么写,就怎么活。写着写着,你就朝着你理想的自己迈进了;写着写着,你就活成了你向往的样子。是怎样的历练,才修成这种超脱的境界?是怎样的慧心,才能把写和活融和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深的领悟,早已超出了写作的界限,达到怎样活、怎样精彩地活的大境界。我想,青春的意义也许就在此吧。即使活到耄耋之年,也要活成二十岁的模样——阳光、靓丽、昂扬,还要温暖、坚定、善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带着面罩的假人,都是浑身是针的刺猬,我们更愿意封闭自己。我们总是执拗地认为,不打开,似乎就不会受伤害,渐渐的,我们真的活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但,事实是,越封闭,天地越小。天地越小,越窒息。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是自我心灵的打开,更是自我世界的打开。原来,打开,是这样的舒畅。走出,是这样的清爽。才明白,活好了,就能写好。写好了,也能活好。只要用心的去拥抱生命中的每一天,无论是雷电还是风雨,也无论是斜阳还是芳草。学会悦纳,就学会了生活。学会写作,就学会了活着。原来,文字的背后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性格禀赋、气质风格,它真实地折射出一个人的活法。活法和写法,原来本就是一家啊。
昭君打通了师者和孩子的心桥。为师者会写,与教会孩子会写,中间还隔着千山万水。这也是作为教师,最应该持续思考的东西。昭君智慧之处,就在于她能用灵活多变的妙招,能用摇曳生姿的言语,能用贴近孩子心灵的亲切,抵达孩子心灵的深处。心灵相契,该是多么幸福的存在。这,于昭君,于孩子,都是最大的满足。我知道,每节课的笑靥如花,指导上的高屋建瓴,设计上的精彩绝伦,都源自日久天长的修行,更源自那颗痴爱的真心。情怀,是昭君念念不忘的字眼。情怀,也是昭君日日践行的底线。渐渐才懂,当自己灵魂的修炼达到一定的高度,一切难题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而这种本事,惟昭君这样日日攀爬的心灵,才可以抵达。自己经历怎样的艰难,才懂孩子的艰难。自己经历怎样的煎熬,才懂孩子的煎熬。在昭君身上,真实验证了,师者自身才是教育孩子、教好孩子最好的范本,尤其是写作。而我们,往往忘记了,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童真和青春,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困惑和迷茫,忘记了自己曾经的抱怨和责难。忘记,或者漠视,亦或者鄙夷,都是疏远你和孩子的藩篱。懂孩子,原来就是教写作的开始,更是好教育的启蒙啊。
跟着昭君,一路修行,是条永远的路。我知道,这条路,通向明媚的春天,也通向绚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