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样写修佛的王菲:她无论在哪一种状态中,生命内部都会透出一种超尘无染的气质,无论落寞的,悲伤的,痛苦的,还是喜悦欢乐的,乃至颓废的,都是那么深,那么真,却不激烈,节制与宁静,存在于她生命的内核中,朝外散发着一种淡如星月而隽永的光。
王菲是有秘密的,这秘密,不是她私藏的秘密,而是佛法本身的无上甚深与微妙。她朗诵《百字明》的空灵与通透,她生命中宁静无染又一派自然的气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应该算是她自身修行的自证。面对采访记者的问题,她的回答总是简洁、准确,次第微妙。
曾经遇挫,心情低落的时候,就会听她唱的《心经》;接触与佛法有关的思维是从林糊糊的微博所提到的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购买了他的书《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不是为了快乐》、《人间是剧场》、《正见:佛陀的证悟》、《朝圣:到印度圣地做什么》,还有《僧侣与哲学家》《金刚金说什么》。虽说现在并没有读到 、学到、 悟到很专精,但还是打开了一种新的、简洁的思维视角,简洁的言语给予无限启发。
1.诸性皆空:佛法里面都要证得一个“空”字,这个“空”是叫人们真正、彻底地认识世界、宇宙,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害和一时之得失。在量子力学的理论中,比如说原子,原子往下分解是电子,但电子并不是一个物质,像我们想象当中,是很多小的盒子装在一起是个大盒子,就变成我们的身体,它不是这样的,它下边是个能量团,越往下分解,越找不到物质。所谓物质的存在,在禅宗和佛法里面叫做“诸性皆空”,就是“空”。
2.业障:业已形成的障碍。过去的习惯,障碍住我们看见这个事情的全貌,让我们只能按照习惯去那样看,去那样做事情,于是我们就变得不全然。生活中我们慢慢会发现很重要的一个功课就是要反思和重新观察我们的那些隐形的习惯,心智模式的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习惯,打破重建,改变终会有更好的成长。
3.佛教中讲,一个事情它分为4个阶段:形成的阶段,这个时间说到底是短暂的;然后是“驻”,然后就变“坏”,最后是空,都这4个阶段。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大的坐标系中来看任何一件事情的话,就会减少执着、纠结,而更自然。
4.以无所得故:无所得才是最后真正拥有的。无所得才是最后真正拥有的。因为当你知道你就是这个世界的全部的时候, 所有东西都是你的,就无所谓得到了。只有当你把自己从这世界里剥离出来的时候,你的状态才是和这世界隔离的,那么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你的,你才会拼命索取;当你已经和世界融为一体的时候,就已经无所得了,你就是你,它就是你。
5.般若: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慧看到的是事物的相同。般若或我们中国文化称之为慧的东西是让我们回到简单的状态。大道至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用智慧、用心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生活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事情占据我们的时间、精力,真正专注去深入一门更是难能可贵,但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去了解佛陀的思想,去触碰,去看,才有更多救赎的可能性。
正如庆山说到:外界可以变动或影响我们,自己的心要能够应付。心不能受限于它们的影响,心要超越于这些。
写于2016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