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体会:做事情不能一味的单纯重复,不思进取。这样只会在低水平徘徊。但又必须不断的积累练习,才有量变达到质变的精进。
这个认识主要来自于过去几天的一些事情,周二的时候给一个七年级的孩子讲数学有关方程的问题,涉及到一些书上的题目。我竟然可以做到不用看题,一些数据都记得清清楚楚,讲起来是非常的流畅。
比如说火车过桥,早到迟到,螺丝配螺帽,数位颠倒……远不仅这些,脑子里竟然蹦出了爬坡问题,行程问题,小马虎问题,过隧道问题,过人问题,销售问题,增长率问题,顺流逆流等一系列问题。
一套模型从脑中一闪而过:方程问题就是基于等量关系,加上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再结合一些图示更清晰的展现的一个过程。
在给八年级孩子讲物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问题,同样也是没有看书。
凸透镜成像的三条特殊光线。从两倍焦距之外到一倍焦距以内,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不同范围内所对应的是照相机,投影仪还是放大镜。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显微镜和望远镜之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
再问到孩子这些问题的时候,她并不能够非常熟悉的掌握好。第1个就是容易记错,第2个就是即使是知道,但也不太会应用。
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对其不断进行提问。反复把相关问题一起回顾好几遍,然后不断练习相关题目。练习一道讲一道,不断加深印象。渐渐的,就能比较熟悉的掌握了。
九年级同学讲的是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应用。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表面上看起来不像守恒。化学变化之中,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发生改变。
推测未知物质,寻找元素的来源,表格统计图问题,找到反应物催化剂和生成物。混合物体求质量分数,常用假设法……
以上是化学最基本的一些原理和题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最基本的,比如常见的化学价,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些内容是需要花时间去记忆的,然后在不断的练习当中加深印象。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看任何的资料,所涉及的知识技巧和方法,全部都是凭脑中记忆写出来的。
数理化一般不分家,因为都有涉及到数学思想的应用和相关的计算。难度体现在哪呢?最基本的知识点没有理解,最基本的题型不会应用。做题的熟练度不够。
该如何破解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遍又一遍的,用心琢磨,钻研,请教,练习,直到有些基本知识,基本题型能够再不看书和资料的情况下,脱口而出。
于我而言,如何更大的创造结果呢?那就是寻找愿意用心付出努力的孩子,把我多年总结的技巧方法经验,全部交给他,让他得到更好更快的成长。
确实有少数孩子,在学习上天赋异禀,自我成长很快。但大部分孩子,仅凭自我摸索的话,会花很多时间,有时可能因为走了弯路,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还有一种法子,那就是向已经自我摸索,有经验,有结果的人学习。他会直接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也会在第一时间指出你会犯哪些错误。以确保你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