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为作文的内容方面,修为作文的形式方面。作文不外乎这两个层面。
内容之诚
一是态度目的,“文非有益于世不作”。为什么而写,有什么功用?有的是为自己总结思想,为以后回顾而储备材料;有的是给大众传播信息,与读者分享心得,交流思想。这都是有所为。有的是为名为利,为应付,为得到文章家称号,为蹭热点,收钱办事,虚假杜撰奉承,不是纯粹地作文。
二是材料认知,非了解确切不写,非感受深刻不写。首先,写作是表达情思感兴,是自己胸中事,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经验为范围,是实在而平常的。所以阅读别人的写作历程和经验,对理解他们的作品是有益处的,但对写作益处不大,因为那是他们的实践所得所感,我们没有直接感受,不能从心化用。其次,写作要认知真切。自己的经验清楚明白,别人的相关了解透彻,写出来的才会正确、有价值,才不会疏离悬浮。这就需要在生活中细致观察,精密体验。一事有一事之理,一物有一物之殊,游戏有诀窍,花叶有纹理,思想有同异,要养成思考、推理、观察的习惯,多经历,多感受。见真,闻切,感深,思透,才会有写作的源头活水。
形式之修
一是知识基础。写作只有懂得字、词、句式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除了正规的学习,要养成主动吸收的习惯。平时阅读时,分析好在哪里,留心借鉴,不好在哪里,自己避免。课里课外积累,从而有一定的词库,知道行文的架构、组织方式、优劣标准,比如要围绕中心,要详略得当,首尾要符合要求,要有起承转合等等。(作者有举例说明词汇句式、开头结尾的注意点,在此不赘述)
二是执笔练习。业精于勤荒于嬉。日常中有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感悟、瞬间的灵感,都抓住时机写下来。可以写信、写日记、写随笔等,随时将写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真正掌握词的运用,查实巩固记忆模糊语词。写作过程要认真对待,斟酌推敲,尽可能的力量去写好,不断训练手腕。
三是多面审修。完成后通读一遍,看是否明确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是否与自己的思想一致,是否有多余或不足,用词是否合适,通篇是否连贯。可以念出来,看是否有拗口不顺之处,是否有不合语言通用规则之处,若文章要满足听的需求,还要注意是否有听起来不好理解或会有歧义之处。
总之,作文是写出自己的话,而想说的话又源于思想,三者有不同,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写文来源于思想又可反过来梳理思想,相通于平时语言习惯但更为凝练精简。格物致知,世事洞明是可写之源,行文通达自如是写就之术,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