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书屋原创
纵使夏花灿烂,仓皇美好不过一季。做女人当如林徽因,捧兰心蕙质,成就永恒美丽。
林徽因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是美丽的一生,她兰心蕙质,把各种人生角色都演绎得尽善尽美;
做女人当如林徽因,做母亲也当如此,她有着如诗一般的育儿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培养出两个优秀的儿女,成就了他们幸福的生活。
在孩子们眼里,妈妈是朋友、是良师,是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不同于传统母亲的“酷”妈妈。
01一个名字,一份期望
都说孩子的名字是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祝福,林徽因的一儿一女的名字也蕴含着父母深切的期望。
女儿梁再冰,出生的那一年的年初,爷爷梁启超去世,为了表达对梁启超的敬重和思念,他们给女儿起了这个名字,希望女儿能够继承爷爷的志向,因为梁先生在天津的书房叫作“饮冰室”。
儿子梁从诫,出生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正在研究一本建筑规范式样的经典之作《营造法式》,书的作者是建筑学的鼻祖、宋朝的李诫,于是给自己的孩子起名为梁从诫,希望儿子做一名对中国有影响的建筑学家。
02一幅漫画、一个劝说
女儿梁再冰,从小就喜欢看小说,林徽因担心女儿视力受影响,又怕直接干预,孩子会不接受,就在小说上画了一只戴着眼镜看书的袋鼠,并在旁边写道:“鼓励你读书的嬷嬷很不希望,这个可敬的袋鼠成了你未来的写照。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个漫画隔个适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
多么酷的交流方式,小姑娘看见这幅画,再读到这风趣的语言,怎么会不接受母亲的建议呢?
03一封长信、一份力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母女二人分居两地,八岁的梁再冰和姑姑在北戴河,林徽因在山西考察。为了安抚孩子,林徽因特意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告诉她做为中国人要勇敢,不要害怕,叮嘱女儿要努力锻炼好身体、读好书。
为了让女儿理解自己的意思,林徽因信中的每一句叮嘱,都是一条条列出来的,一共列了十条,还把自己所在的地址,画了一幅地图,让女儿不要惦记自己安全。
可以想象,这样一封安静细致的信,一定能给炮火中的女儿带来安宁,她知道妈妈不论在任何地方,都爱着自己,这封信,梁再冰一直珍藏在身边。
04一只小猫、一份启蒙
战争爆发后,林徽因全家搬到了昆明,养了一只小猫,却因为寄生虫病死了,孩子们很伤心,林徽因就和两个孩子一起用松柏叶做了个小花圈,还为猫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葬礼。
这一段亲子活动,不知不觉中,为孩子们进行了很好的生命教育,日后梁从诫投身环保与保护野生动物,也许就离不开这个儿时的启蒙。
05一段吟诵,一生受益
林徽因在昆明居住期间身体非常虚弱,即便如此,她躺在病榻之上,也坚持给孩子吟诵杜甫的名篇,念屠格涅夫的小说,讲米开朗琪罗的故事。
虽然那时的物质生活困穷,却是孩子们精神最富足的时期,林徽因给孩子带来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必要的生活情调,她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家庭氛围。
她还以《木偶奇遇记》为教材,教孩子们学英语,她将自己流利的英语一点一点地传授给了孩子,因为有着这样的教育基础,成年后的梁从诫还曾两次担任邓小平的翻译,接待国外的百科全书访华团。
06一份信任,一份支持
梁再冰长大后,报考了父母所在的清华大学,但分数还差一点才到录取标准,林徽因平静接受现实,女儿改投了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学习,后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华社记者。
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也是几分之差,当时梁思成是清华建筑系的主任,林徽因是建筑系的教授,虽然夫妻二人很想让儿子继承他们的事业,但任然坚持原则。梁从诫改上了第二志愿清华的历史系,后来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林徽因从本心本性出发,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是人间四月天,虽然她工作繁忙,不能够时时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她用爱心、用生活中的点点细节,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引导孩子们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她的育儿方法也证明了,做母亲完全可以不放弃自我,做一个孩子们眼中的酷妈妈,与孩子们同心同行同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孩子们会更快乐,更健康,更阳光,就像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四月天
读《当时明月在--林徽因往事》一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