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风景
回忆有时比真实的生活更有意义。人类的一切幸运与不幸可能皆源于人类有超强的记忆功能。当一个人站在人生的一个端点去回望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他也就走出了混沌的生命状态,而走进沉静的生命境地。有时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将自己的一生做个简要的回顾,并且真诚地道出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总体印象,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记忆里有风景,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精彩、最动人的部分。
一、《岁月与性情》
这是一本影响我十分深远的书,也是我阅读过多次的书。上大学时,我的宿舍书橱里除了教材外,里面有零星几本课外书,其中就有它。《岁月与性情》正好在我处在人生迷惘状态时出现了,我如获至宝地仔细阅读书中的每一个文字,试图从作者的人生中感悟到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我是幸运的。尽管思想曾长期处在混乱不清、无所依凭的状态,但当这些都成为过去,曾经困扰过我的关于生命意义追问也早已失去了它原来的力度,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人的必经阶段,无法回避,无法绕过。
我钦佩周国平在广西资源县封闭的环境里,依然保持着读书和写作的习惯,不在乎世俗的威逼和倾轧,只守护着内心那纯净的角落。我想,我现在之所以总是想过那种游于世外的书斋的生活,多少也是受了他的影响。
一个人可以没有偶像,但是不能缺少精神上的益友,周国平先生便是一个可以给你提供思想启迪的智友。
二、《借我一生》
我是怀着崇敬之情来阅读余秋雨先生的这部记忆文学的。那时我还在上高中,每次感到无聊难耐的时候,就偷偷看上几页“闲书”,并且是带着一点罪恶感(毕竟牺牲了一部分宝贵的学习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很是责怪自己那时看的“闲书”实在少得可怜。因为心情的闲适,所以我尤为关注余秋雨童年成长的故事,而不太留心他在书中表达的忧患和思索。
余秋雨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红楼梦》一书,这一点令我好生羡慕。后来在“文革”期间,他又在“中正图书馆”阅读了众多的古典书籍,为今后的“文化散文”写作提供了深厚的学养。
作为一个散文作家,余秋雨无疑是十分成功的。他完全适应了商业化运作的写作环境,从中既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同时也保持着学者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不满足于埋首书斋,皓首穷经,而是提倡身体力行,现场体验,为我们观察文明,思索文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三、《毛泽东传》(罗斯·特里尔著)
我阅读的伟人传记极少。小时候,曾在一个旧书摊上买过一本破旧的《马克思传》,心想着自己能够从这本书读到马克思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可最终的结局是我不但没有比以前更聪明,反而对伟人传记感到畏难,多年一直没有再碰过一本关于伟人传记的书。
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关于毛泽东生平事迹的书。书中用语平实,将毛泽东还原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普通人。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无完人。不要太苛求那些历史中的伟大人物,毕竟他们也是人,也有人性的弱点。
结语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人生作回忆和总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商人,让各行各业的人的不凡经历,共同绘就精彩纷呈的世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