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也参加了这个备考会,但是完全忘记内容了。所以决定写一写,加深一下印象,不至于听课了还是老样子,至少要有一些触动。
印象最深的是上午最后一个老师朱老师讲的《追本溯源,回归教材》。
1.巧妙,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比如九上民族精神这一课,有一个活动,设计一个文化之旅,我们一般就按照书上的活动和问题去设问,学生回答个北京,延安,上海就到此为止了。朱老师想到以电视节目《坐着高铁看中国》为背景,让学生向电视观众推荐殷墟文化,红旗渠文化,这样一下子课堂就变得有色彩了。我为什么想不到呢?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真的是需要功力。而且这个节目背景,我也根本不会想到,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节目。瞬间就感觉自己太孤陋寡闻了。
2.整合。在单元复习时,能够纵观三年课本,打破课与课之间的顺序,按需整合,进行深入挖掘。新课讲授时,放手让学生自学,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适当拓展。这一点,我也很想做,但是不知道怎么下手。明显感觉自己讲的太多,但是如果不讲,自己又不知怎么调动学生探索积极性,给学生探索方向。今天教研会,听了一节新授课,感觉确实讲的挺好的,很流畅,素材也很丰富,但总是感觉学生没有调动起来,虽然学生也在积极回答问题,但是都是在从理论到理论,对自身的实践并没有什么指导,这节课学的是家的意味,学生学会了家的含义,家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孝亲敬张学生也只是知道而已。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深深的思索,怎样让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指导生活。怎样提出一个好问题。
3.小技巧:为增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了解学生的观点,设置课前环节:学生搜索四则新闻,有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对其中一则进行评论,不少于80字。之后再升级为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论,学以致用。再升级为教师推送新闻,学生根据新闻设计问题,组织答案。难度在增大,同时学生的能力也达到了提升。
4.可以常读的: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半月谈,思政课教学,中政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