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一个领域变成专业的人士,除了一定的天赋,足够的勤奋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因此诞生了“1万小时定律”的说法。
“练习1万小时成为专家”、“21天养成好习惯”等等一定是当下你经常听到的词汇,很多时候我们不假思索凭借一腔热血就报名参加了,但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够真的坚持1万小时、1万小时定律是不是真的有用就不得而知了。
在我参加的一次训练营当中,老师说:某某师兄,就是凭借一万小时定律,不断付出努力,在某个领域学习的笔记都够十多本了,这也成了很多老师拿来教学的案例。
最近在看《人生模式》这本书时,重新看到了1万小时定律这个话题,而且跟以往不同的言论是,1万小时定律是错误,没有人否定在一个领域要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刻意联系,但1万小时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
那么1万小时定律的到底是哪儿不够严谨呢?
第一,不同专业领域的练习时间并不存1万小时这个最低值,不同领域所需要的练习时间是不同的,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练习也不过3500小时左右;
第二,练习时间的长短跟成功没有完全绝对的正比关系,虽然我们常说,成功=1%的天赋+99%的努力,天赋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优秀科学家的智商会高于普通人,体育界人士相应的对身高等也有不同的要求,这类差异,不是练习能够弥补的;
第三,练习的结果跟时间也不完全成正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效率,其实我们能够发现身边很多人一直很忙碌,工作上也好像足够努力,但成效并不高,这跟我们选择的成长路线、学习方法等方面也有关系;
与1万小时定律相对应的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核心是,对于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这也是区分卓越者和一般人的一项重要能力;
普通人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某方面的技能,那么怎么样的刻意练习才是合理的呢?下次读书总结再续。
今天的文章是不是跟你印象里的1万小时定律有一定的冲突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