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国相管仲,以足智多谋著称,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相”。
当年,为了击败“衡山国”,管仲与齐桓公便商讨了一项长远的计谋。
衡山国盛产兵器,若直接武力攻打,代价过大。
管仲就在起兵前一年,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几个月后,其他各国也效仿着去衡山国收购兵器,一时天下抢购。
兵器供不应求,衡山国国君便要求把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百姓看到钱容易赚,纷纷放弃农业种植,转而打铁造器。
紧接着,管仲又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粮食,衡山国内的积粮日益消减。
一年后,就在衡山国欢庆富裕之时,齐国突然封关,停止收购粮食和兵器。此时,衡山国兵器卖得所剩无几,百姓放弃种植,国内基本无粮可供。
于是,管仲认为时机成熟,便让齐桓公出兵,一举攻下。
这正是名扬千古的“衡山之谋”,被认为是古代“货币战争”的一种形式,其制胜的关键,就在于谋虑得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