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他人,不仅仅靠“你真棒”——读书笔记

鼓励在词典里的定义是鼓起对方的勇气,有着激励与促进的作用,它以一种“尊重的”“欣赏的”态度,指向的是行为“干得好”,长期效果是教会孩子“自信”与“自立”。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鼓励,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形成“我有能力,我有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鼓励,是教给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它能改变大脑的化学组成,从而改变行为。

赞扬等于鼓励吗?

“你真棒”!

“你真乖”!

“你真是个好孩子”!

这是鼓励吗?不,这是赞扬。它的指向是“做事的人”,态度是“操纵性”的。

有人会说:“鼓励不就是赞扬吗?”确实,多年以来,我们也一直听到对赞扬的宣传“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改善孩子的行为。”

但有心理学家对赞扬进行了质疑,他们认为赞扬可能会在短期促进一些孩子改善行为,但从长期效果来看,这些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完全依赖于别人。而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

赞扬和鼓励有何区别呢?

赞扬更多表达对孩子的认可“你真是个好孩子”“你做的对”是一种操纵性的态度;鼓励则更多针对成年人的行为“做得好”“谢谢你的帮助”,是一种尊重的、欣赏的态度。

两者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赞扬会让孩子们为他人而改变,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而鼓励则承认对方的成就及其努力中的责任,会让孩子们为自己而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真正发挥鼓励对于孩子的激励作用其实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

①成人更多看到的是孩子行为表面上造成的后果,很难识别不良行为背后传递的信息: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

②更多的成人认为只有让孩子为这件事付出代价、受到惩罚,让他的感觉变得非常不好,他才能够“真地”记住这次教训。

③在争夺权力与报复的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时,成人无法把握好鼓励的时机。


鼓励孩子的三大技巧:↓

①描述性鼓励

“地板很干净,床很平整,书都整齐地码在书架上”;

②感激型鼓励

“走进你的房间,我感觉很舒服”;

③授权式鼓励

这个技巧要求你对孩子真的了解,有“证据”支持,并对他充满信心。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少用“我真为你骄傲”句式,或许孩子们更愿意听到“这真了不起!你一定为你自己感到骄傲!”


最好的鼓励——设置“特别时光”

在众多鼓励技巧中,“特别时光”能起到特别的鼓励效果。

①当孩子们知道自己和家长有特别的专属时间,他们会觉得自己对爸妈很重要,爸妈很在意他,这样可以让他感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②安排好特别时光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种提醒。提醒父母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因为这种爱,才有了父母和孩子在今生相遇的缘分。

③当父母因为工作太忙而孩子得到足够关注的时候,可以提前让家长安排好时间,保证和孩子约定的“特别时光”。如果因为某件重要的时间,不能在“特别时光”陪孩子了,也要跟孩子说解释清楚,比如说:“宝宝,妈妈这次很忙,我把我们约定的特别时光改到明天的这个时候,你看好吗?”

如何确定“特别时光”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呢?

父母和孩子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计划特别时光的时间、频率和内容,可以把你们在特别时光做的事情列个清单,然后逐一评估,找出适合在特别时光里做的事,然后按照清单的安排严格执行就好。


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①两岁以下的孩子还没到能够理解“特别时光”的年龄,只要孩子能够感受到你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就可以了,没必要刻意安排。在2-6岁之间,孩子需要保证每天至少有10分钟的特别时光。在6-12岁期间,孩子们可能不需要每天都有特别时光,但至少每周要保证有半小时,这取决于你们家的具体情况。

②在你们的特别时光里,家长一定要关掉手机,确保没有别的事情让你分心,要专心致志地陪孩子,你这样做,是在给孩子传递爸爸妈妈特别在乎我的信息

③在特别时光里,你可以就某一件重要的事情和孩子进行分享和讨论,不要涉及过多的主题,让孩子分散注意力力,更不要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鼓励与表扬不同,一个对事,一个对人。在众多鼓励技巧中,“特别时光”能起到特别的鼓励效果。学以致用*^_^*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
    Linda没伞的女孩阅读 1,516评论 0 9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603评论 0 33
  • 18岁,你读了大学 20岁,你大二结束,开始悔恨 自己前两年的幼稚行为 于是开始努力 22岁大学毕业,却发现找不到...
    NGU张三炮阅读 639评论 0 5
  • 在一切追求速度的现代社会,我们坐飞机,上高铁,恨不能用最短的时间里上天入地。在飞快的交通工具上,我们依然忙着开电脑...
    海宁70阅读 244评论 0 3
  • 一提到《怨女》,人们往往就会把它与《金锁记》相比较。我认为可以不用比较,姑且把两者看作完全不同的故事。 《怨女》是...
    谌洪果阅读 1,55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