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因为手头忙,晚修下课十五分钟后我才离开办公室,顺便往教室瞄一瞄谁还在认真复习,推开门一看,我班一个男孩子抱着一个女孩,此时班上还有正在看书的几个同学。我心里想,也太放肆了!居然带班里来,在班上做男女动作。作为班主任怎能做事不理,我严肃地叫他出来。生气地说:“我知道你谈恋爱,在外面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现在你居然带到教室来!教室是谈恋爱的地方吗?你想过这个影响吗?还是你想让大家效仿你的行为!这是我最后一次看你们在教室里!”我容不得他说什么,有什么好说的呢?难道我要让他解释恋爱的原因?带教室来的原因?
后来了解到,他已经多次这样了,班干部出面提醒,对方回“关你什么事?”班干部后来说,“你不担心老师告诉家长吗?”他回答道:“说就说了,我不怕,反正我爸妈都不理我!”突然间,很惊讶,一个我原来认为情商挺高、人缘挺好的人,怎么是不顾班级氛围、不顾影响的人呢?看来我对他了解太少也太肤浅了啊!
案例二
因为多个学生迟到,我到宿舍了解情况,一推开门,打开灯,发现宿舍遍地是吃剩的垃圾袋,没有一块地方是干净的,鞋子东一个西一个,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整个宿舍空气混浊,让人憋闷。稍微呆一会,都让我感觉无法容忍的难受。
我立即带上女同学前来瞻仰,宿舍男同学跟在后面。我让女同学一个个进去感受,并把感受向男同学说出来。无一例外都说乱糟糟,不像住人的地方。我声音提高,生气地说:“你们怎么可以忍受在这里生活!”然后一一去问,他们更多的回答是“只要自己的床干净,就没关系!”我无法理解这样的想法。
后来在家长群也把图片发过去,家长也是无法忍受,又充满担忧,这样的环境怎么可以住人。没错,学生的卫生、健康意识与习惯非常淡薄,这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好在,家长都引起足够重视并强调回家好好教育孩子。
后来我想,学生在家不至于是不讲卫生的,不可能垃圾乱扔的,家长也不会允许孩子不讲卫生。那为什么一到集体的宿舍环境,大家就不讲卫生,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呢?更多的情况需要后续的了解。
案例三
开学没多久,就有学生向我反映班上男同学抽烟现象,我当时想,不会吧?我还是不愿意相信的,其实也相信自己的热情与教育效果。后来发现,抽烟现象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这不得不引起我的重视。现实让我明白,学生长大了,已经形成了很多自己的人生感受与看法,不再是单纯如白纸的人了。我也收起我的自恋,好好面对事实。
我找来其中一个聊得比较熟的学生,开门见山地说“为什么要抽烟?”他很坦率地回答:“因为很困,可以解困!”非常简单直白的原因。没错,学生的作息时间比较紧张,如果因为玩手机而没有按时睡觉,就会缺乏睡眠。我可以时常看到打瞌睡或直接趴着睡觉的学生。后来,了解到一些不怎么抽的学生因为被影响着,也变得抽烟。我不能忽视同伴的影响啊!
其中一个男孩子,外表是一个内向、腼腆也算遵守纪律的学生,不过几乎没看过他在学习,似乎也都学不会。因为他常常打篮球,常常看到我问好与微笑,我对他印象还不错。有一次,我闻到他身上的烟味,我说你抽烟了?他回答,是别人熏的,我相信了。又后来,学生向我反映,该学生比较常抽烟,已经有烟瘾了!我再一次感觉我不了解学生,太容易相信学生。
是啊!一直以来,不管对自己的孩子或是学生,我都会更愿意相信,更选择相信。这缘于我自己的认识或理念,一是我自己不愿意向别人撒谎,即使是善意的也不多,因为觉得刻意撒谎表示着害怕,我不想自己害怕什么事!二是我认为选择相信,孩子更会让你值得信赖。可是,一件件的真相告诉我,孩子、学生们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而不是大人认为对的方式。这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我太过于缺乏经验、太过于单纯了。
班主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繁琐、棘手,这些事情往往影响心情,但同时也让我更了解学生,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里。教育唯有走进内心,才会有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