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很爱整理,家里整洁干净,谁来我家做客都赞不绝口。在街坊邻居里是有名的"整理达人"了。或许跟她是“俄罗斯方块”高手有关。她整理过的柜子就像鲁班锁。
不过作为真实用户的我,总觉得哪里有点不方便。直到我学习了整理术,才知其所以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叫她“收纳达人”更加贴切呢。
“整理”和“收纳”是两回事
整理:选择物品,高效利用空间
收纳:高效利用空间
两门技术都能做到环境整洁,不过技术的环节和侧重点不同。
最核心的区别就是“选择物品”。
“选择物品”怎么选
第一步“收集同类物品”
等你把家里或者办公室的同类产品全部收集到一起,你会收获惊喜的。
各种面膜可以足足使用三个月;保鲜膜铝箔纸食品袋,全新的拆开的可以开超市了;众多包包超级相似重复建设,或者风格繁多无法驾驭;一直嚷着没有衣服穿,发现床上地上全部都放不下,黑色打底裤近十条;止咳糖浆半瓶的有三个;体温计家里人均一个还多;宝宝的玩具车连起来可以绕客厅三圈;黑色水笔有一大把,订书机三四个……
亲爱的相信我,你不是一个人。
每个人都会无意识积累,积累的物品品类也各有不同。你会发现你的“喜好”,更加了解自己。原来这种物品我不知不觉拥有这么多啊!
未来家里哪些品类可以添置,哪类物品多到可以开店,心里自然有数。不会盲目重复建设,节省了不必要的开始,也算是理财方面进步一大步呢。
第二步"过滤残次品"
过期的食品、药物;破损、变形、染色的衣服;少了零件的工具、玩具;旧的电子设备和不知道做什么用的充电线;已经不合身的内衣裤;各种颜色的陈年垃圾袋。都没有必要保留了。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直接处理就可以。
别小看这部分物品,你家我家都有,只不过没有时间集中做一次同类物品归类,所以我们就没有意识,原来数量这么大,占地这么多,找东西浪费这么多宝贵时间。
挑个天气晴朗的周末,听着喜欢的音乐,元气满满的整理起来吧。
相信我,亲手做同类物品归类,给自己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内心的震撼的巨大的。
整理过后的喜悦和轻松绝对不是看着其他人的对比图就能够体会的。
整理术绝对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舒适更快乐。
第三步是“处理不适合”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不过一榻之眠。
是的,我们真正喜欢的,真正需要的物品没有那么多。
促销打折购入的衣服,因为不是自己的风格,标签都没有拆就已经被遗落在衣柜深处。
一时喜欢而购入的果汁机,咖啡机,因为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用了几次就闲置了。
随波逐流购入的书籍或课程,因为不是真正需要,翻看几页就束之高阁。
这些物品,我们经过真实的生活检验,确实用不到,品质还特别好,可以转买或者送人。我妈特别不喜欢我这种“败家”行为。
“这件风衣好好的,还很新,留着以后穿。”
“新是因为没怎么穿过啊......如果这件100块,你会留着么?”
“款式不合适,显胖,谁喜欢就拿去穿咯。”
“所以,不是因为需要留下,是因为贵才舍不得送人,这种行为似乎叫占有哈。”
一件物品最大的价值就是物尽其用。闲置是最大的浪费。
于人而言,增加噪音,占用空间,浪费时间。
于物而言,怀才不遇,一生寥落。
不如帮物品找到真正需要的人,大家都会开心。
“选择”就是问自己,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其他的,我选择不占有。
已有的物品,先过滤,将现有物品的噪音降低,释放空间的内存。
未来的物品,郑重的问自己,是真正需要,还是因为打折,因为流行,还是心血来潮?
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生态小环境,选个好天气,尝试去整理一下。
最后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井井有条的家,还有做决定的勇气,清晰的逻辑,更加精准的判断力。整理术让我们更懂得如何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