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相信这句话,击中了不少人。
同时,也被许多人用来解释或是佐证各种幸与不幸的婚姻。其实,许多所谓的“证语”是片面的,因为,人们大都只相信愿意相信的东西。尤其在陷入某种情绪之中时,更容易被这一类的金句击中。
但是,我们把样本再放大一点,
理性来看,童年不幸的人,
长大后可能家庭美满,很幸福,。
而童年幸福的人,
结婚生子后,可能把命都弄丢了。
如果把一切归结于童年,
我们显然如童年般幼稚。
童年只是一个参考,但不是全部的指导。
阿德勒曾说: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而《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对此有补充下面这一段:
并不是说遭遇大的灾害或者幼年受到虐待之类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毫无影响。相反,影响会很大。但关键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所以,童年能决定什么呢?
只不过,如果你已为人父母,
你倒是要好好学一学,
如何做一位称职的父母。
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如果你认真读过关于育儿方面的书,
你一定会发现,
书中列举的“反面教材”,
处处都有你父母的影子,
同时,也有你自己的影子。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的话)
小时候,你父母怎么对你;
等你当父母后,
你又在无意识中效仿你的父母,
用同样的方式对你的孩子,
有人把这个叫“社会性遗传”。
所以,一代如果要比一代强的话,
当父母的,必须得不断学习,
学习如何做好自己,如果教育好小孩。
这是一件意义相当重大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正准备上幼儿园,
《陪孩子走过3-6岁敏感期》这书,
非常值得你读一读。
书中列举了许多在现实生活中,
当父母的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小孩喜欢哭闹、挑食、脾气不好喜欢叫嚷、跟小朋友吵架等等。
还有关于小孩学习方面的指导方法……
每一个观点,都有对应的案例, 浅显易懂,
读完后,觉得它更像是一本“行为指导词典”,
若遇到类似的问题,
你完全可以直接试用书中的方法。
书中讲到一个特别有启发的案例就是关于小孩识字的。
案例中的这位妈妈,
小孩6岁,马上要上小学了,
遇到一个做招生的老师,
专门针对幼小衔接的孩子,
让他们在短期内认识1000个以上的汉字。
这位妈妈听了一笑,
说她家宝贝认识的字早不止1000个了。
招生老师惊呆了,表示不敢相信,
以为这位宝妈一定是给小孩买了超多的识字卡片,
进行强制性学习。
没想到的是,小孩家里没有一张识字图片。
那怎么做到认识这么多字的呢?
原来,这位妈妈寓教于生活,
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汉字,
像商店、招牌、广告牌等,
只要看到汉字的地方,
这位妈妈都会教她家宝贝,念给她听,
并告诉宝贝是做什么的,
相比于识字卡片的枯燥乏味,
这样的识字方式有趣多了,
而且,小孩还记得牢。
当时看到这个案例时,
深深地觉得这个方法真是特别赞。
这让我想起《6个月内学会任何一种外语》一书中,
提到的关于语言学习,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
就是“场景式学习”,还有“泡脑子”,
从与你密切相关的内容学起。
不仅学的快、记的牢,还懂得怎么用。
这对于小孩也是同样适用。
当你书读的越来越多时,
你会发现许多事情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