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篇文章是去年写的,修改了后发上来了
“嘭、嘭......”
新年的礼炮声从广场远处高楼的夜空传来,循声抬头望去,五光十色的烟花绽放出耀眼的光彩。独自站在人群熙攘的广场中,看着三五成群的人们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地给彼此拍照的笑脸,形单影只的我内心里不由地生起了一丝落寞......
没错,今年春节,我又没回家,这是第四个没回家过年的春节了。我几乎记不起,在老家过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和滋味了。对于新年的到来,我只知道,我又大了一岁,肩上的重担又多了一些,压力又大了一些,为了多赚一点钱,放弃了能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在上班的城市找了一份兼职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躲避过年走亲戚时被问起怎么这么大了还没找对象的尴尬,才不想回家过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朋友们都说,年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感觉现在过年其实没什么值得兴奋的,反而还可能厌倦了过年的气氛。
或许,只有在小时候,过年才是让人特别期待,让人激动不已的。因为那时候,我们无忧无虑,没有来自工作上的烦恼、家庭里的糟心、社会上的压力,过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而快乐的。
记得小时候过年,最高兴的就是能收到大人的压岁钱。吃年夜饭前,父母就给我们发压岁钱,崭新的压岁钱包在写满祝福语的红包里,满载着父母对我们平安健康快高长大的祈福,寄寓着父母对我们成才的殷切的希望。尽管这份压岁钱没多少钱,但是就是这一个薄薄的红包,寄托了我们小时候对过年的一份厚重的期许,承载了我们小时候对过年的一个美好的幻想。而现在它只能变成一份珍藏的久远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的除夕,姑姑还没出嫁,和身体尚且硬朗的奶奶住在一起,所以,爸妈便会让我们一群小孩子轮流出动去邀请她们来吃年夜饭,她们终于也会在我们喋喋不休的催促声中应邀而至。姑姑和奶奶也会给我们每个小孩发期待已久的压岁钱。然后大家围坐在餐桌前,每个人尽情地享用着妈妈精心准备好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彼此之间不停地给对方夹菜,一边品尝菜品一边对美食赞不绝口。爸妈和姑姑奶奶则欢快地聊着家长里短,互相畅谈着近况。觥筹交错间,火锅氤氲飘香,伴随着DVD里播放的四千金演唱的悦耳动听的新年歌曲,短暂的宴席,交织着大人小孩的欢声笑语。每个人都吃的心满意足,大快朵颐好不痛快。
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这些温馨的团聚画面,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我们享受那些美好时光时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的欢笑和内心里填满着的幸福。只可惜岁月匆匆,曾经那热闹的场景已是回不了的过去啊!
那时候,有了爸爸妈妈姑姑奶奶发的压岁钱,我们就阔绰了,就会拿出一大半到小店铺里买最爱吃的零食和鞭炮,还有一直想买却没钱买的心仪的玩具。
说到玩具,我们男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仿真塑料枪了,可以说,那是我们那时候相当土豪的玩具了,那真的是我梦寐以求的玩具。平日里只能看着邻里的大哥哥们玩,心里真是一万个羡慕啊!好不容易终于等到自己也能拥有一把,别提有多么的欣喜若狂了。拿起枪,装上“子弹”,选个地点和几个小伙伴约定一场说来就来的枪战,便打的不亦乐乎,就算被打中也不喊疼,依然乐此不疲。最有意思的是,记得有些小伙伴被打得脸上额头上起了好多红肿的包,被父母知道后就会上门去找打到他的小伙伴的家长,讨要一对橘子,以讨个吉利去除晦气。除了这种上塑料小圆球子弹的塑料枪,还有一种是上火药子弹的玩具枪,只要装上弹药扣动扳机,伴随着一声巨响还能看到冒出的许多的火星子,在夜里显得炫彩夺目,玩起来更加刺激和逼真。
当然了,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过年时最喜欢和玩的最多的非打鞭炮莫属了。毕竟一盒鞭炮那时候才卖五毛钱(貌似还有一毛钱一小盒的那种)几乎每个小店里都有卖,每个小伙伴都能买的起,而且操作简单粗暴易上手,只需将有红磷的一端通过摩擦点着然后扔出去便行了,随后就能听到鞭炮发出巨响而爆炸。所以,打鞭炮算是最大众化的一种娱乐方式了。记得小时候我胆子太小刚开始玩怕的要死生怕炸到自己把手指炸断把眼睛炸瞎(真是服了自己),然后愣是把哥给我的三颗小鞭炮一直收藏在抽屉里不敢拿出来打,后来好像放久了潮湿了坏掉了。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看着别人玩才慢慢掌握了技巧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才敢亲自尝试打。当我成功的打了第一颗鞭炮时,当时真的是无比的兴奋,就好像攻克了一道难关,跨过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后来我看着别人玩才发现,原来鞭炮有很多种类,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打法。有双响炮,三响炮,还有火箭炮,鱼雷炮,等等。打法也多种多样,有的将小鞭炮摆成一个圆圈,点着其中一颗然后其他的也就被接连地点着了,间接地发生爆炸;有的将点着的鞭炮扔到池塘里,溅起了几米高的水花;有的将鞭炮塞在小竹竿里,然后用火柴棒点着,随即竹竿便被炸开;更有的甚至将鞭炮插在牛粪上然后点着,顿时被炸的四散飞起,臭气哄天……
小时候过年,除了吃喝玩乐,更有趣的是穿上新衣服新鞋子去走亲戚。印象最深的是大年初二去拜访舅舅家的情景。一到舅舅家,就能收到红包,然后中午留在舅舅家里吃丰富的大餐,饭后还能跟表哥玩最有趣的“小霸王”游戏机……后来表姐表哥成家了,表妹也嫁人了,有了他们自己的儿女,也在初二回舅舅家,并留在那里吃团圆饭,考虑到人太多了我们就只坐了一会喝一会茶聊一会天就回家了……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曾经丰富多彩的那些春节里的场面,早已成为脑海里的一段回忆慢慢地被抹去。经历了这么多,如今的我们,对于过年已不再那么翘首期盼。因为在我们成年人眼里,过年的意义已经变了样了。
现在的我们早已经长大成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背井离乡,为了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远万里来到布满钢筋水泥的城市,做着差强人意的工作。而且,离家越远,过年越感觉不想回去。听说有的高中同学还去了上海谋职,有的甚至到了北京成了北漂一族,当时我听了心里有些许的羡慕,但其实更多的是心酸无奈。像我们12届高中毕业的,没读大学的也已经参加工作有六年多了,很多人没日没夜的加班,忙忙碌碌地应酬,但是回头看看有所成就的又有几个呢?
很多农村的长辈,不了解情况,以为那些同学去到了那么发达的城市,事业一定有成,一定赚了很多钱。但是据我所知,许多的朋友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频繁换工作,居无定所,生活拮据。想想曾经的满怀热情和雄心壮志最终在残酷的现实中消磨殆尽,别说屌丝逆袭升职加薪买房买车,能在繁华的城市里站稳脚跟已是非常不易。个中滋味,各有体会!
所以,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不敢回家过年,因为害怕聚在一起时被知道自己混得不好,被人比下去。就算朋友之间心照不宣,不过多的攀比,但是朋友的父母肯定也会略问一二,走亲访友,终究还是会躲不过这一个“关卡”。
上学的时候比成绩,工作的时候比月薪,不禁感叹,心真的好累!
古话讲,“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我熟悉的朋友包括我自己的所有人中,几乎无一不是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很少几个在家里经营电商生意而且做的比较风生水起,所以不必在外漂泊。就这样,因为朋友之间各自所做的工作不同,所在的地点各异,平日里的联系也渐渐少了,过年又没回家聚首,感情也似乎渐渐淡了。就算见了面,一时之间竟也找不到聊天的话题,只能各自低头刷手机以缓解尴尬......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而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最初的梦想,春节回家,是每个在外的游子日思夜念的愿望。但是这个春节,像我一样依然没有回家却大有人在,不知道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否回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