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和朋友去钦州灵山参加马拉松比赛时,某位比较热衷于讨论两性话题的朋友无意中说道,人这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就像爱爱,一生也就五六千次,大家要好好珍惜。
出于男人的本能,同伴的几人不约而同的马上提出质疑,说不可能那么少吧!这位朋友好像早料到我们的反应,不慌不忙的跟我们算到——1个正常的男性,就算18岁开始有性生活,到60岁,也就42年、2190周。按3次/周计算,也就6570次。但在中国,18-22岁通常还在读大学,即使有性生活,也不会那么正常,同时到了四五十岁,也不太可能那么频繁,因此,男人的爱爱这辈子正常的也就3000-6000次,不多的!
听了朋友这个有点色色的高论,几个大龄八零、六零后不由的感慨万千……
按中国现在的平均寿命,我们这辈子不过就2.8万天,好像真的不长,确实没什么好挥霍和浪费的。特别自己刚过39岁生日,算算,已是真正的“出走半生”,但归来已不再少年。
是的,曾经的年少轻狂、自命不凡,在历经十几年职海的打磨、摧残,有几人还是刚出校门那样的棱角分明和理想化。找工作的过五关斩六将、初入职场时的彷徨断奶、初涉红尘的跌跌撞撞、宛若后宫大片的公司人事、主动或被动的职场竞争和争斗、明码标价的婚姻生活、焦虑浮躁的社会生存环境……又有几个那么超脱,出红尘而不染?
对于无数非公务员非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来说,35岁、45岁,就像达摩克利斯剑一样,时刻高悬于众人头上。以前我对此还不以为然,但2017年从下面的小房企出来后才发现,以前十几年的从业经历,在发展相对较快的南宁市,仿佛已落后数代——陌生的市场、陌生的品牌房企操作模式、陌生的营销手段,让自己一开始有点无所适从。后来,在慢慢重新融入主流市场后,看到许多曾经的同事正在各房企间主动或被动的跳来跳去,让人看着就累。一些35岁左右的同事,找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每次都要发动身边的亲友帮留意和推荐,让人倍感人近中年之重。45岁的,原来基本都是公司的总监或副总,但一旦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就很快速的消失于众人的关注,奢谈过去的辉煌和光亮。也许,这就是人生的潮起潮落、浮浮沉沉,不管惯与不惯,你都必须接受着。
之前曾看到这么一则报道,曾经的知名影星——江华,凭借俊郎的相貌和精湛的演技,仅入行四年即荣获香港最佳新演员奖,之后更是进入香港一线影星行列,风风光光了十几年。但到了2015年,他因故退出演艺圈转行卖保险,日子过得十分的落魄。其中最让人心酸的是,他在接受某电视台媒体的采访时说,因为之前的名气,他很多事都做不来,现在生活过得很艰辛,希望还在关注他的粉丝能资助他一些钱。说真的,当看到这段采访时,我不知道江华具体经历了什么,但生活的重负,已让这位影坛明星放下了曾经的尊严和脸皮,直接向所有屏幕前的观众“乞讨”。中年,就像一个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重压在每人的心头。
即使是成功的大企业家,虽然身缠万贯,头顶多少多少亿的资产,但神经一刻也不敢放松,反而成为时下加班鸡汤的主角。因为企业越大越是如履薄冰,它们不仅面临同行的竞争,还要警惕跨界的颠覆。就像体操王子李宁一样,才刚放马南山没几年,曾经的国内第一运动品牌“李宁”即拱手相让。后来老帅重新出山,励精图治数年才扭亏为盈,但市场第一的位置仍任重道远。
也许,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小人物有小人物的苦恼和责任,养家之重、职场之累、事业之艰。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压力和忧虑……在中国,好像大家都那么的焦虑、累和不安。难道真的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是单纯为一代人活着的民族?我们每个人即在为过去的一代人活着,又在为下一代的人活着。这样能不累吗?这样哪个中国中年男子的脸上不都写着满满的“猝死”二字!
不是的,这不是正常的“中年之道”!生活的压力当然存在,但时下的中国,只要努力了,还能让人饿着?只是当“心”悬得太高,看得到、够不着,心里就有压力,人就有烦恼了。说真的,人到中年,该出成绩其实也出成绩了。人生过半,过去为理想、家人、为家活了那么久,可以开始适当为自己活着了。毕竟时日已不多,在现有的平台上,少点意气之争,多点脚踏实地;凡事尽心就好,不必苛求太多。有道是,把心放宽,压力就小了!把事看淡,烦恼就少了!
回望过去,谁没有成功和失败,心安处即是吾乡。借着时下网红名言——“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让中年在负重前行时,还保留着那么一点点诗和远方!
陈积培
2019年5月20日16:30写于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