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林语堂
最近,迷上了陈奕迅的《孤独患者》,一首带着寂寥氛围的歌。陈奕迅说,这首歌成为了他心中的专辑第一主打,一个"外向的孤独患者",就好像在唱自己。
黑塞说,“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孤独来自灵魂深处,有时源于迷惘和虚妄,有时源于情痴和心魔。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只是让你觉得孤独的理由不同而已。
1、我的孤独,与热闹有关
淅淅沥沥的雨,淡淡泛黄的银杏,匆匆忙忙的路人,忽明忽暗的霓虹的,成都的街头似乎永远都这么热闹。但是,这热闹仿佛与我无关。
随着人群,走进地铁,踏上回家的车,看着一群低头玩手机的人,这一刻,我感觉到了孤独。因为从小留守儿童的生活,让我特别喜欢热闹。喜欢一大家人在一起,喜欢一群朋友在一起......越长大越孤单,以前我是不信的,而今我信了。
我喜欢很多人在一起的热闹,如春节一大家人的团圆饭,如久未相见的朋友之间的卧谈会,如公司聚餐的狼人杀.......却害怕热闹过后的突然的寂静,所以参与的人一个个离开,只剩下自己收拾残局。
所以说,我的孤独,与热闹有关。
2、卡夫卡的孤独,人终究是抵不过是自己的命运
1910年的某一天,卡夫卡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这段话:我在妓院门口走过就像在一个心爱的女子的家门口走过。卡夫卡的思维方式令人着迷,小说中的绝望氛围充满吸附力。
在他的作品里,无论主人公如何抗争,如何努力都是徒劳的,外力始终控制一切,让人伴随着焦虑不安,最终归于灭亡。卡夫卡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城堡》,写于1922年。
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
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努力想得到什么东西,其实只要沉着镇静、实事求是,就可以轻易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达到目的。而如果过于使劲,闹得太凶,太幼稚,太没有经验,就哭啊,抓啊,拉啊,像一个小孩扯桌布,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只不过把桌上的好东西都扯到地上,永远也得不到了。
人终究是逃不过命运,这可能是最大的悲哀与孤独了吧。
3、毛姆的孤独,活到了一个尴尬的年纪,才发现自己拥有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毛姆——“既然生活毫无意义,尘世也就无残忍可言了”。
毛姆八岁时母亲去世,十岁时父亲死于胃癌,他从法国到了英国,寄养在牧师叔叔家里。作为寄养儿童,毛姆小时候就敏感地意识到无论叔叔婶母如何爱他,也无法替代父母。
不知是由于家庭的变故,还是由于从法语改说英语的不习惯,毛姆出现了口吃的毛病,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瘦小羸弱,且严重口吃,经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嘲笑。无聊凄清的童年生活,养成了他孤僻内向的性格。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展示了艺术家的天才个性与物质社会以及家庭婚姻不可调和的矛盾,毛姆透过多维生命视视角,犀利地剖析了皮囊包裹下的人性,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充满了狂野自由的气质,为了艺术,他不在乎贫穷的折磨,病魔的摧残,他只在乎何时灵感降临,兀自寻觅着—人的伊甸园。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壕沟,自然淳朴与现实文明的迥异景致,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叫人不禁喟叹,而今能有几人能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为了初心梦想而抛开一切!
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这难道是糟蹋自己吗?与此相反,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磅,娶一位美丽的妻子,就是成功吗?我想,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人既是群居的社会动物,又是孤独的社会动物。人生最尴尬的便是,在一个理应成熟的年纪,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前路又是未知的......
周国平说:“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
人生在世,我们都是孤独的行路人。但愿我们都能与孤独和寂寞和解,由孤独诱发出对生命与自我的深邃的思考和体验。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赤裸裸的来到这世上,也会赤裸裸的历来。在漫长的一生中,也许我们曾经拜托过孤独,但终究是暂时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会与孤独为伴,好好的生活。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