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首先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一课,让我深有感触。我是一名美术老师,却不知道美术课可以上的这么新鲜有趣。学科整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满足对其他学科知识的需求,学生提出问题,老师作问题清单,最热门的问题,最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前期的问题而解决问题。这都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再有限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创造力,培养探索精神,热爱自然,真正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美术课很有意义!
之后我又学习了陈晓粧老师的《学习类教学APP的应用,拓宽了我的视野.各种学科APP的使用,让我对APP有了新的认识.这些APP软件对教学上有很大的辅助作用,非常实用。利用好这些App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爱上学习。
最后聆听了钟文妙老师的课,更是收获颇多,让我开始了解了PBL项目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流程,让孩子们亲身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主动的探究者。分科培养孩子兴趣,寓教于乐,动手实践、亲身体验、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形成各学科完美融合。从钟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中,我也真正体会到了多学科融合的好处,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只局限于某一单一学科,而是集多种学科为一身,拓宽视野,博览群书!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感自己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不足,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关系密切,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学生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学生学起来也倍感轻松!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要尝试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使我明确了: 一、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简称PBL)来源于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教学理念,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从真实世界中的基本问题出发,围绕复杂的,来自于真实情景的主题,以小组方式进行周期较长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完成一系列诸如:设计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建、以及结果交流等学习任务,并最终达到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项目式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
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以课堂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学习成绩,重结果轻评价,知识与实践脱节,学科知识单一化。而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注重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从活动和体验中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是网状学习的结构不是线性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评价多元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三、项目式学习的特点。
1.教学内容主题化
在项目式学习中需要提供一个驱动性的主题(问题),用于组织和激发活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围绕主题展开实践探究,解决项目学习中的问题。
2.学习活动实践化
项目式学习强调活动的实践性。项目式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纯理论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而进行参与体验和研究。
3.学科知识综合化
项目式学习中的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解决项目式学习的驱动性问题,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5.学习过程协作化
活动过程强调团队协作,老师通过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开展合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今我会更加努力充实自己,像优秀的老师们学习。因为“学无止境”。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校长以及助教老师们的辛苦付出,感谢兴--成长计划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