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并不是外向者的标签,内向者也可拥有自信。
自信的核心在于认识到自己的独特并忠于它,不自信则往往是因为自己不能坚定地与自己的独特之处(甚至是与他人的差异)站在一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自信的关键在于能否清晰而积极地看见自己的不同之处,而非在求同里自我否定。
由于生理上的诸多差异,导致内向者与外向者呈现出极为不同的性格特点。
内向者体内的乙酰胆碱递质(副交感神经系统)更多,而乙酰胆碱有利于人体平静与专注下来;外向者体内多巴胺递质(交感神经系统)更多,多巴胺与快乐、奖励、回报有关,因此会驱使个体行动与活跃起来。
外向者大脑边缘系统里的伏隔核(奖励中枢)更加灵敏,因此外向者更趋向于追逐奖励和令人兴奋的事物,更易冒险与尝试。内向者大脑边缘系统里的杏仁体(恐惧中枢)反应更灵敏,因此对风险与压力更谨慎,更容易感到紧张。
内向者的大脑皮质前侧更活跃,发生着更多看不见的内心活动如计划、评估、比较、分析等,因此神经通路更长,若处理相同的信息,内向者确实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
特定的大脑区域与神经递质相互作用,导致了内向者最核心的需求是安全感,而外向者最核心的需求是获得奖励。
内向者在追求安全感的基本需求里,表现出了不同于外向者的十个显著特点:
谨慎:具有更强的感知和评估危险的能力,行动前会缜密思考。
自我探索:总是在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处理与加工,产生深度内容的概率更大。
专注:能较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
善于倾听:与人交流时,会过滤与加工对方的信息,推测出局势与需求。
安静:追求内心的平静,这样会让自己更放松。
善于分析:内心活动丰富,能较快抓住问题核心与重点,进行复杂的结构划分与规划。
独立:善于独处,偏好以自己的原则生活,较少受外界影响。
持之以恒:不轻易变道,能长时间对某件事充满耐心,即使短期内没有回报。
擅长写作:偏好书面文字表达,呈现内心有深度与思虑好的内容。
有同理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对他人感受敏感,将共同利益放首位。
特点无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运用得好,便可成为优势,运用得不恰当,也会成为劣势。如善于分析可导致过分理智,安静会显得被动与孤僻,持之以恒会演变为固执……
所以,作为一名内向者,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独特之处,以及这些独特之处的边界与局限,如此,方能在面对任何事情时,找到自己的方式,不过于苛责也不过于自傲,成为这芸芸众生里明明白白的自己。
三毛有首诗:“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野百合也有春天,内向者也可自信,当我们认识并忠于自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