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生产液化气和轻油。整个过程就是把从油井产出来的石油伴生气,通过压缩机加压降温,利用组份C3,C4的沸点与其他C链组份不同的特点,收集这些物质。我们还会生产提炼出甲烷,乙烷,和各种C组份产品。整个流程工艺中,收集液化气(C3,C4)和轻油是比较容易的。其他组份需要的精馏塔多,不好控制。但是这两种产品比较好控制,都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机器这东西很死,就像你开车一样,打左转向就不会往右走。
当我琢磨这个流程的时候,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它就像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进口压力的稳定,保证了后面食物链的正常运行。但是中间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影响下面的直接用户。好比草原的最基础的是保证草的供应,如果过度放牧,羊群把草根都嚼了,最后会影响后面所有的食物链。但是如果其中的某个环节,比如狼被过度猎杀,羊群就会壮大,生老病死得瘟疫,最后会害了人类。
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主要任务是干预其中不稳定的因素,将那部分环节调控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本质上和护林工,羊倌一样。正式因为连续生产的缘故,我在大多数执勤时间是需要不间断留意生产状况的。因为整个机器的运行十分有规律可循,因此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比较少。我也能迅速判断可能的几个原因,予以排查诊断干预。
昨天我们出现了热油炉偷停情况,热油炉作为给这个系统升温的单元,它利用燃烧产出的干气(C1和C2的混合气)来加热导热油(一种传导性很好的油)。偷听的原因不明确,因为处于电子元件等较难的学科,而且是德国西门子的进口热油炉,我们只负责在发现这种情况下,点击故障按钮,等待灯亮起后再次点击重启即可。最后观察目镜里炉膛内燃烧火旺了,就可以判定正常了。
在前半夜,我执勤的时候,发现液化气塔顶温度始终离标准值差10度,最初判断是压力高,将回流液压回过多导致的,但是塔底温度低热油加热不足也是一个原因,如果热油正常,也不是回流过多,那就是自动调节阀动作慢,需要开旁通给加温。
因为有的设备老化,液位的突变也是一个问题。这是由于周围环境影响了调节阀的动作。我一般是通过经验观察在大概位置,只要不超就基本没事。
生态系统这种思考模型对于理解我的工作很有益处,哪怕你从来没有干过也会快速入手。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一类思考模型,但是切勿用一种思考模型去套用所有问题。这就像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我们要变得聪明,就要像收集工具一样收集思考的工具,思考的工具就是一个个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像排列组合,复利,概率统计。物理模型,像动量守恒,临界点。化学模型,像自动催化反应。工程中的质量控制理论,后被系统理论,断裂点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