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一场模仿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幸参加一期总工会组织的书法绘画培训,时间很短,一个星期。偏巧那段时间单位事情也多,搞得不得不两线作战,疲于奔命间倒也更加珍惜聆听老师教诲的机会,获益良多。

我不是书法狂热爱好者,至少个把月不动毛笔是常事。我也不是泼墨发烧友,以前从未听过哪怕是一堂中规中矩的绘画课。书法,仅是小有兴趣,更多的是我抄写东西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一种途径。所以,对十几年毫无建树的几笔烂字也就不是那么介怀了。

虽未下苦功,毕竟侵淫有些年月,有些模糊的认知还是与时下部分理论相驳,经授课老师解惑,拨开云山雾海的感觉扑面而来,原来自己坚持的竟大多正确,吾怀甚慰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年第一位教我的老师说书法从楷书入手。在而后的若干年里,我一直对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以楷书的书写速度,怎么可能作为前人的日常书写方式,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应从行书入手,现代人练字好像就是为了单纯的练字,可以花上三五分钟描一个字,这是严重的本末倒置,当然你自娱自乐无所谓。“天下武功,为快不破”,字是用来记录的,记录是要求效率的,各书体中有唯草书最快,行书次之,但草书非专业人士不宜识别,所以当以行书入门为佳。本次授课老师则认为当从隶书入手,从历史发展上看汉隶其前小篆,其后魏碑,小篆已经与时代脱轨,魏碑开始笔锋变化逐渐增多,所以隶书的稳定更适合初学者。而楷书,应最后学习。虽仍未与本人观点完全契合,但立足点不同,见仁见智也是理所当然,至少把楷书踢下神坛,当为书法的一种进步。

曾有人问我学书法最开始应练习什么,我说如果按我这个野路子来说是线条,直线、圆圈、螺旋纹等,这些只有一个目的,手的稳定性,这是书法最基本的,也是很多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医生、厨师、乐手、篆刻师父等等,你可以想像一个医学理论大师用不太稳定的手拿着手术刀给病人做手术的后果,这就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道”和“术”两个概念。坐而论道,不论道有多高,应用到“术”(技术)上是有很大差距的。这就好比现在翻读前人著作,会常常看到类似“放盐少许、火候适中、力度适宜”等模棱两可的字眼,做菜放盐少许是多少?打铁火候适中是多少度?下笔力度适宜是多大力气?这些答案是要靠自己去实践的。所以真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练习毛笔字的,不要听什么有教无类的鬼话,你的手如果不稳,就不要在这浪费时间,你的天赋或许是经商、或许是做学问、或许是当官,总之不在这。与野路子相对应的,我曾经接触的正统的书法最开始是从永字八法入手,点为侧横为勒,撇啥捺啥来着,抱歉我没记住。让我意外的是这次的授课老师竟是也是让大家从画横竖线开始,让我有点小邪恶的想到这位老师是不是也是半路出家了,还是当年没师傅传帮带的那种。但是,得以证实多年的一点心得还是很开心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倒数第二天临下课的时候,北京书协副会长专程过来讲了一会,甚是精辟,可惜我又没记住他的名字。他的重点就是不要临摹、不要临摹、不要临摹。哈哈哈,我这个从不摹帖子的家伙都快在下面笑出声了。没错,就是不要临摹,可以观赏、可以借鉴、可以学习,但是不要临摹,人生不是一场模仿秀,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不要把短暂的几十年光阴浪费在别人已经走过不知多少遍的路上,你即使练成个王羲之第二,也还是第二,超越不了前人,就只能做一个走不到阳光底下的别人的影子。所以,精彩的人生要自己把握,书法不是让你临摹某个人怎么怎么像,而是让你能从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和不断突破自我,仅次,而已!

谨把我培训所得与实践所悟分享诸君,共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细线牵铁针,寒衣丝丝成。 伏首近厚土,汲汲到五更。 心念娇儿食,家书凑明灯。 昏眼就黑墨,弃泪苦无声。
    布客13阅读 877评论 0 0
  • 今天是部门团建旅行,我安排的莫干山活动,下班之后三辆车从公司出发,导航目的地是我找的阿华饭店。行程很顺利,一个小时...
    是也阅读 2,53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