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年级的二宝比往常更爱看书了,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都有。由于识字量有限,还常常能听到她在拼读——“j-i-ang”。“闺女,你知道为啥要读书吗?”“要打卡,还可以认识更多的字!”孩子有她最朴素的认识。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小时候读书是为了纸上的分数,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那时,对于为什么要读书是很模糊的。只是周围的人在说读书有用,看到村里有读书上了大学的。这个时候,读书对我而言,等同于读大学:只要读书读好了,就一定能上大学,读书就是为了升学。从小学到高中,所读之书全是教课书,课外书就是学校少之又少的学习报刊,小学和初中就是这样过来的。到了高中,偶尔会去学校的图书馆,99%的精力还是花在教课书上,由于读的是文科,高中的近现代世界史教材那时候基本能背下来。到了高中阶段,只看教材和缺少课外阅读的影响就很明显了:写作文的时候就是干巴巴的那几句,只能保证文章的结构合理和主旨观点准确,满分六十分作文只能拿基本分——40分左右,50分都是一种奢望。其实,高中那时去图书馆也是为了提高作文的分数,可是,“临时抱佛脚”加上没有持之以恒,收效甚微。
刚进入大学,看到图书馆的藏书,首先是无所适从。要说为什么去图书馆,也仅仅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内容的参考书,为了成绩必须去看这些书。随着去图书馆的次数多了,也慢慢发现自己喜欢看哪些书,开始自己的兴趣阅读。所以说,大学时期的阅读是功利和兴趣的结合,想比大学之前纯为成绩的功利性阅读,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提升。
工作后又是为什么阅读呢?一方面是兴趣,想看什么类型的书都可以随心所欲,精读有之,泛读亦可。另一方面,为了提升个人能力——工作所需技能,去看跟自己从事行业和所负职能相关的书籍。这个时候,是学习和吸收最快的时期,因为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能在工作中帮到自己。
再后来,阅读是为了帮助自我整理,是为了与作者产生共鸣或是碰撞。这个时候,对于“文字悸动心灵”开始有更多的体会和回味,有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把自已在字里行间展现出来。把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所悟写下来。此时,阅读其实就是在阅读自己。
等到我退休的那一天在来看看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或许该是另一番心境。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美好的,阅读伴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让我们在浩瀚书海中“阅四季风光,读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