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天气开始变热,衣服开始减少,人们又开始燃起对健身的热情。可是,跟减肥一样,多少人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拍死在沙滩上”,健身计划刚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且不说做完一份完美计划就束之高阁,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拖延症患者,还有一群人,看了各种书,做好了计划,拿出拼命的劲,可是,用力过头,受伤了!
这下好了,看着刚刚出炉的完美计划泡汤,到了头顶的热情一下子被一盆冷水浇灭,心里憋屈难受不说,还可能落下了后遗症,以后健身都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严重的话还可能从此告别健身,累及正常的生活。
所以,一份科学的健身计划,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
许多人刚开始接触健身,身体条件很差,缺乏基础,但是看了一个“六分钟练出八块腹肌”的视频,或者看了一个“在健身房待了三个月辞职去当健身教练”的励志故事,就打了鸡血一样,卯了劲就开始拼命练,也不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下,就对号入座,以为自己是健身界下一个“明日之子”。
你以为用同样的方法就能练出令人艳羡的肌肉,其实是那些刚好成功的人卖给你“武功秘籍”,而失败了的人就沉入海底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及健身的几大误区,为大家填坑。
1. 不练到汗流浃背、肌肉酸痛就没有效果
炎炎夏日,热一下身都已经出汗了,而换到寒风凛冽的冬天,不动的话身体都开始哆嗦了。而天气若是很干燥的话,流出的汗也会很快蒸发掉,所以流汗的多少和你的运动强度是不成正比的。
至于说第二天如果肌肉不酸痛的话就达不到效果,这句话对一半,运动强度过低的话身体接收到的信号是“保持现状足以应付日常活动”,所以不会有所改变。要想身体长肌肉的话,就要把运动强度调到稍微超出舒适区,让身体代偿性地做出应对。
而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积和炎症发生的结果,前者与循环的快慢有关,后者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说明此时的运动强度不仅超出了舒适区,还极有可能进入危险区,也就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当然大多数人经过良好的休息后是可以恢复的,但如果变本加厉继续以过度的强度运动的话,结果就变得不乐观了。
理想的运动强度是刚好超出舒适区,这时肌肉是不一定会疼痛的。
2. 我们需要让肌肉纤维断裂,再让它重新长出更大更强的肌肉
这也是十分荒谬的!
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普及一下,肌肉细胞和其他部位的细胞不一样,它是不可再生的!皮肤等地方的细胞凋亡或者坏死后可以通过干细胞增生进行补充,而肌肉并没有干细胞作为后备箱。
我们看到的肌肉经过锻炼后变得更加强壮了,实际上是肌肉细胞变大了,而不是肌肉细胞变多了。
所以,如果肌肉纤维出现了断裂,那么作为补偿,其他的肌肉细胞会变大,但不会再有新的肌肉细胞长出来了。
3. 每次锻炼必须练到力竭
这个说法在许多“科学系统”的健身法中出现过,但却也是最值得诟病的说法之一。
如果训练的强度没有达到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程度,但又刚好让肌肉力竭,那么就达到了最大效率化。
这么乍一听没错啊!
那么我必须说一个医学界人尽皆知的笑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一个庸医不懂得整体性地看待人的身体,而只是看到了出现症状的地方的结果。
放到健身这里就变成了,想要练哪块肌肉,就死盯着那块肌肉拼命练,而全然不顾身体其他部位。现在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很少有哪一个健身动作是只动用到一块肌肉或者一个肌群的,就算是,也还会对邻近关节造成负担呢。
我们都知道木桶原理,一个木桶所装的最大水量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当你的目标肌肉达到了最大效率化的时候,或许其他的肌肉或者关节已经超出了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了呢?
因此,力竭不力竭并不是训练终止的标准,而是你的“短板”的最大极限。当你发觉其他肌肉或关节疼痛时,就是身体给你警示了。
正确的做法是了解自己的身体,知道自己的弱项;训练时注意关注身体的变化,若有不适及时停下休息,避免受伤。
不管你有一颗多么想要早日成为肌肉男(或苗条女)的心,都请还是注意爱惜自己的身体,毕竟健身最重要的初衷,还是保持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