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落时——2006大学新生开学季

梧桐叶落时——2006大学新生开学季

2006年的秋风裹挟着柴油与铁轨的锈味,在我的鼻尖烙下青涩的印记。当K1042次列车缓缓驶入南京南站,我摸了摸藏在书包夹层的MP3——那是用三个月生活费换来的索尼NW-A105,此刻正在播放周杰伦的《七里香》。窗外掠过成片的梧桐树,金黄的叶子扑簌簌落在车窗上,像无数封未拆的信笺。

青春正当季

"同学,这边是新生报到处!"戴着红袖章的学长从月台另一端跑来。我扛着缀满旅行包的帆布箱,在蝉鸣渐歇的九月午后走进东南大学校门。老图书馆的飞檐刺破云层,悬铃木的枝桠在碎石路上织就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漂浮着桂花香与油墨味,混合着远处食堂飘来的红烧肉香气,令人想起家里母亲总爱在衬衫口袋里装的橘子硬糖。

十点半的数学系迎新会散场时,我的小灵通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母亲发来的短信:"囡囡,宿舍楼下有卖糖芋苗的,记得买两碗。"这部UT斯达康的手机还保留着按键输入的痕迹,彼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我们靠它偷拍舍友的糗照,课间用彩信互相传送自制的电子手账。走廊尽头的网吧叫"网中鱼",二十元包夜的特权让我在《魔兽世界》的熔火之心副本里奋战到凌晨三点,直到晨光透过纱窗爬上机箱,才发现邻座男生枕着的《编程之美》已经卷起了毛边。

课间操的广播在梧桐大道回荡,我躲在实验楼后的银杏树下,耳机里循环着王菲的《当时的月亮》。MP3的播放器突然发出机械故障的杂音,这让我想起报到那天在邮局排队充值IC卡时的狼狈——彼时移动支付尚未诞生,我们揣着厚厚的零钱购买充值卡,硬币在裤袋里叮当作响。路过外语学院的公告栏时,吉他社的海报吸引了我的目光,主唱照片上的女生穿着白色棉麻裙,马尾辫随着音乐轻轻摇晃,让我想起火车上邻座那个总戴着银色耳环的女孩。

傍晚六点的操场蒸腾着暑气,却比想象中凉爽许多。我和室友们躺在草坪上看《快乐大本营》的重播,忽然听见广播里传来熟悉的声音:"这里是东大之声,欢迎收听本台特别节目——《致青春》"。播音员念起席慕容的诗句时,晚霞正把体育馆的玻璃幕墙染成琥珀色。不知谁的MP3漏了音,肖邦的《夜曲》从草浪间流淌开来,和着此起彼伏的蝉鸣,竟奏出了奇妙的和弦。

迎新晚会当天,礼堂外的LED屏闪烁着"Welcome to SEU"的字样。我穿着借来的淡紫色纱裙站在舞台侧幕,看着学长们在聚光灯下弹唱《海阔天空》。当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时,小灵通突然在口袋里震动——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我躲进洗手间,对着摄像头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背景里礼堂的灯光像银河倾泻而下。晚会结束时的烟花照亮了整片夜空,不知谁在人群里喊了声"青春万岁",所有人都跟着喊了起来,声浪震落了梧桐树上最后几片枯叶。

如今再想起那个带着MP3与小灵通的秋天,总会在某个加班的深夜突然鲜活。那些在网吧熬红的双眼,电台里沙沙的电流声,还有迎新晚会上粘在裙摆的亮片,都成了时光胶囊里永不褪色的标本。当智能手机取代了所有实体设备,我依然怀念当年躺在草坪上,用MP3听歌时,耳机线在风中晃动的触感——那是属于2006年的,独一无二的青春频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