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关系解体之后常听到的是“我失恋了”或者“我失去了Ta”,意味着个体在一段关系结束之后会不可避免地体会到“丧失感”,那么失恋之后出现的丧失感究竟丧失的是什么呢?往下看,一起数数自己究竟少了什么东西。
“小坑”
小坑意即丧失的东西在我们这里留下的痕迹较小,多为恋爱关系终结本身自带的属性,只要是经历失恋的人都会多多少少体会的,属常规丧失。
1 大活人的丧失
恋爱关系结束的两个人,有可能再也不见,有可能时不时还有交集,还有的成为另外一种关系存在于彼此的世界里(比如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等等)。不管是什么程度的见或不见,这个人作为“恋人”的身份在你的世界里是死了,又复活的情况单说,反正此时此刻Ta是死了。
再也不见几乎就等于没了:你说从某个时间点开始你就失去了某个人的全部消息,跟不存在了有什么区别;还有交集的也基本属于植物人状态:躯体还在,但是交流变成了单向非互动的,聚会上打个照面,眼神很可能都难有机会对接上,绝对的植物人状态;成为另一种关系那种情况是个很复杂的课题,非典型性情况,以后细说;又复活那个就更复杂了,以后细说too。
一个大活人的丧失,失去的是什么?
图像:你看不到了。也许你的脑子里有清晰的画面,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细节变得模糊起来。反正我是好久不见一个人,得费半天劲才能在脑子里复原Ta的模样。所以曾经每天能看到的一个具象消失了。
声音:你听不到了。所谓声控,是听到声音会高潮的。这么强烈的一个信号消失了,身体会出现需求,但是已经得不到满足。即使听到了声音,内容怕是也与你无关。
气味:你闻不到了。 “想念你白色袜子,和你身上的味道~”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里的味道大抵是费洛蒙——性吸引的信号。你可以回忆你的数位前任,想起来的味道应该是不一样的,而你印象最深的那位,味道想必很好闻。
动作戏:你感受不到了。还记得之前的文章里写道亲吻和做爱是可卡因么?现在没有了,毒品供应来源中断了。你也许会说,再找个供应商,但是纯度和原来的还一样么?你之前的是94%的,不多不少就是94这么多才最high。这纯度指的是什么,我想你懂的。
2 美好回忆的丧失
这个主要体现在分手初期。刚分的时候,会开始怀疑人生,因为那一刻开始不爱了,所以怀疑之前的爱都不是真的。这个逻辑可笑,但是谁分过谁知道。当这一逻辑占据主导的时候,之前所有美好的回忆都被打了问号甚至直接全盘否定了。
人的记忆是有再加工的功能的。曾经用一种情绪编码而成的记忆会在发生重大事件后进行改组,你如何认知新的事件会影响到你如何回忆旧的事件。所以分手时候剧烈动荡的心境会短时间重组先前的记忆,以实现和当时奇葩逻辑的一致性。这个丧失我倒不是很担心,听听曾经都喜欢的歌,出门溜达一圈,看看曾经走过的街道,一起吃过的餐馆,就啥都想起来了。
就想告诉你,怀疑归怀疑,但那些回忆都是真的,没有人不爱还能装得那么像,装那么长时间。装也得有个动机吧?所以不管这手分得多难看,好好保护那些回忆。
3 已逝时间的丧失
女生有这样丧失感的较多,这和我们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我在对比美国女生和中国女生失恋后倾诉的内容之后发现,美国女生几乎没有过提及“自己之前那么长时间的青春浪费了”这样的字眼,但是中国女生有一种深深的怨念就是:我把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你,你竟然把我抛弃了。我真的很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些关于性别和文化方面的观点。
首先,我很热爱中国的文化,传统文化有很多很有魅力的地方,我反而觉得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传承不足感到羞愧。但是我们的性别文化无论给男性群体还是女性群体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有时候是折磨。女性不同年龄段值钱程度不一样是有目共睹的,大四就是老学姐了,我怎么没听过老学长呢?30岁就剩女了,我怎么听过男人40还一枝花呢?也许你会用生物角色分配的不同来反驳我,但是那只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个义务,行使与否的权利,权衡生活中其他角色的权利,就都不重要了么?所以我明白分手后,尤其是长达八九年的恋情结束之后,女生会有随之而来的自我否定和贬低,这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于“女性不再年轻,竞争力就变弱”的社会舆论的妥协和与此同时带来的压力。
怎么分手本来是两个人的事,现在却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事?我想说,难道不是么。无论是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主动分手者承受的社会舆论的压力还是现在在讲的年龄贬值论,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加重一个人本已承受很多的痛苦。也许我们还无力改变这个舆论的走向(我有意致力于社会公平的意识提高,即使微薄,也尽我所能),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挣脱社会舆论的枷锁,摘掉这些只有伤害,没什么建设性意义的标签。
消化失恋本身的痛已实属不易,就不要再劳烦自己承受那些莫须有的痛苦了。
4 各种“第一次”的丧失
从0到1是个质变的过程,你的在意无可厚非。但别以为那就是所有的0到1了。
(开始)她是我初恋,在一起,我想想,四年了。高中毕业在一起,大学毕业结束,大学时光都烙上了她的影子,呵呵。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拥抱,第一次接吻,第一次做爱,第一次看日出,第一次一起旅行,第一次坐飞机……所有的第一次都是跟她在一起的。我是男生,可能在意这些特别娘,但是我就是在意。我很保守,但是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我想着就这么从开始到老好了。别误会,我不是看童话故事长大的,我只是喜欢这种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是一个人的感觉。但是没成。分手之前那阵儿天天吵,讽刺的是,我现在也想不起来吵的是什么了。她提的分手。我特别想哭,但是当着人我从来不。都一个人的时候哭,想想都觉得自己没出息。想到她以后要抱别的人,亲别的人,还有那个什么,我就特别生气,生气到想摔东西,想砸墙,特别气,感觉心脏要爆炸了。想到我以后再也没有第一次,就觉得特别惨。不对,不是惨,是可悲。也不对,遗憾?唉,我也不知道,现在就是烦,控制不住地恼火。
(四个月)
(最后)我尝试交了个女朋友,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儿。原来还有那么多第一次没尝试过!真的,好多事儿我都没干过。我们第一次野营,第一次游泳…哈哈,是的,我之前不会游泳…第一次坐船,第一次穿个裤叉儿晒太阳……这些都还只是我们上周去海边的。我当时躺在沙滩上就在想这个事儿,想要跟你分享。
5 还有一些不得不的丧失
积极情绪的丧失,食欲的丧失,睡眠的丧失等等。这些丧失不可避免,一段想要认真的感情的结束,总要有点反应,不想吃饭,不想睡觉,不开心,很正常。但是保证正常生存需要吧,没胃口到了饭点吃一口行不行?不想睡觉到点了关了灯闭上眼睛行不行?不开心偶尔强颜欢笑行不行?不强迫你有胃口,不强迫你有睡意,不强迫你真的开心起来。但是,假装一下,我觉得你是能做到的。为什么假装?因为这是你自我意识提高的第一步。如果能做到,你才有力气去看《你是如何从‘丧失’变成‘丧尸’的(下-大坑篇)》。
“大坑”
大坑意即失恋本身是导火索,真正丧失的东西可能极具毁灭性,属崩溃丧失。
小坑主要讲的是单纯由恋爱关系的解除所带来的丧失,可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好像还缺了什么,那么大坑里可能有你想要的答案。
记得我之前在知乎写过的一篇文章《到底什么叫“爱自己”》里提到,很多人不是失恋了之后迷失自己的,而是在失恋正在进行中或者还没开始的时候就迷失了自己。为什么呢?我用了存在主义的观点来解释这个问题。存在主义,大白话就是:人游走在一个毫无疑义的宇宙空间里,人的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人拥有足够的自由在没有意义的土壤中自我造就;而自我造就的动力则来自于自体的空虚,我起名为“坑洞”。人在早期所体验到的极度缺乏的事物会在心里形成一个巨大的坑洞,没有意识到其存在的人们往往会被其驱使,穷尽一生,只为填补这个莫能明状亦深不可测的坑洞,无论多么绝望和无助,也执意要完成。
如果你觉得还是太抽象,不能体会心里有坑是什么感觉,去看看电影《被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我曾经写的影评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作出心理学解读的。
“松子从小就有一个从出生就卧病在床的妹妹,父亲将全部的爱,甚至所有的笑容都给了妹妹,而无论松子如何努力乖巧讨好,都无济于事,得不到任何关注。长期的、持久的、高强度的、幼年时期的,爱的缺失最终导致了松子被嫌弃的一生:安分守己,却因学生的诬陷被辞去教师一职;与作家同居,却亲眼目睹心爱的人卧轨自杀,留下遗言“生而为人,对不起”;又与作家劲敌同居,却忍不住前去其妻子处炫耀的诱惑,惨遭抛弃;衣服一脱,一跃成为浴室女郎的一姐,却因手刃出轨男友而锒铛入狱;偶遇当年诬陷自己的学生,而今已然是黑社会小头目的阿龙,在一个大雨下得稀里哗啦的夜晚,彻底陷入了宁愿被施暴、去卖肉、贩毒品也要跟阿龙在一起的二人地狱。
篇幅有限,这个坑去看看电影和影评自己来体会。下面我想帮大家把这个坑挖开,让你看到你现在的丧失曾经是用什么来填补的。
1 自我认同的丧失+自我认同的丧失+自我认同的丧失
基本上自我认同没有了,我就可以鉴定你是“丧尸”了。
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区分的人类的心理发展阶段,13-19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自我”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处理的是“自我认同”和“角色混乱”的冲突。我们从这个阶段开始困惑那个深奥的哲学问题:“我是谁?” 然后从此踏上了给自己定义的旅程。我们的自我定义从来都是充满曲折的,自我定义很顺利的人群我们管他们叫“天真的孩子”,这部分从头到尾都能保持单纯的是少数,被我们这些复杂邪恶的大多数保护着,所以我们的人生往往都是从搞不清楚状况开始的。电影《搏击俱乐部》在我看来就是男主通过人格分裂来找寻自我的过程。
主角Norton最初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浑浑噩噩的,空壳般不完整的个体。他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就像他的公寓初始时,空无一物,他迫切地需要填满这个空壳,进而借助于电购的各种家居用品来实现这种虚无的饱胀感。这从他一段独白可以充分体现:
“I'd flip through catalogues and wonder what kind of dining set defines me as a person. I had it all. Even the glass dishes with tiny bubbles and imperfections.
我边翻产品目录边琢磨,到底哪种餐具能体现我的个人风格?索性都买了好了,我连有瑕疵的都买了呢。
“Define”这个词我觉得真是用得恰到好处,当我们被问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回答就是在给“自己”作为一个“人”下定义。有人会说活泼开朗,有人会说羞涩腼腆,还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在追求终极快乐的同时仍旧愿意分出一部分能量关心这个我生活的世界并期待体验除快乐之外的任何一种诸如伤心,焦虑,害怕,抑或是五味杂陈的情绪的人。但Norton会说什么呢?“我是一个连有气泡和瑕疵的盘子都用的人;我是一个一定要买下带有阴阳形状桌子的人;我是一个拥有一组高级沙发,并且上边印有绿色条纹的人。”听起来可悲,但我却觉得这是在那个时候Norton能为定义自己做出的最大的努力。而我们很多人又何尝不在这条奇怪的自我定义之路上挣扎?“我是一个颜控,腿控,胸控,手控,充气娃娃控的人;我是一个有车有房有男人有女人的人;我是一个出了6plus就一定要丧心病狂入手的人,尽管我真的只用手机打电话。”把这些统统放在一边,你是谁呢?就让你一丝不挂地站在那,你是谁呢?Norton都不惜精神分裂来找寻自己了,你是不是也考虑借这次惨绝人寰的分手来碰碰运气?
分手之后,可能会突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一直都用“我们”作主语的你,开始用“我”和“前男友”“前女友”作代词。刚分手的你,恐怕听到“前任”这样的字眼都是刺耳的吧。你不知道“不在一段感情中的你”,”没有另一个人的存在来定义自我的你“,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细思极恐。
深度审视了“自我”这个概念之后,我们现在回头看看刚刚结束的这段感情中你是怎么把它丧失了的。
2 人际关系丧失
热恋当中的你除了另一半什么都看不见我不怪你,但是热恋期总有过去的时候吧,你发没发现你还是只看到你的那个谁。生活重心完全和另一个人粘在一起,你不觉得非常不健康么?也许后来你发现了,但是见色忘友太久,朋友也疏远了很多,他们的安排和计划里再也没把你算进去。你觉得朋友挺多的,但是歪脑袋一想,好像都是对方的朋友。在你们还是恋人的时候,风平浪静,但是分开了之后发现,你连给他们中任何一个人打个电话的立场都没有,因为他们是Ta的朋友,而你是Ta的前任。愿意融入对方的圈子当然好了,但不是替换你原有的圈子,要知道你这个崭新的圈子的纽带完全是通过另一个当初也是陌生人的Ta来联系的。你一直嚷嚷着要安全感,这个时候你怎么不觉得没有安全感了?
我们在这个本来没什么意义的世界上努力创造着意义,当你最终孤立一人的时候,不害怕么。
3 物质资源丧失
我曾经看到一个令人喷饭的微博,说“博主,我不爱我男朋友了,但是我分不了手”。看到这我以为是因为怕伤害男朋友的心,结果下文让我大跌眼镜,妹子说:“因为我没有工作,生活费一直都是他提供的。” 我当时一阵反胃。我不是说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有什么问题,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但是你们只是男女朋友不是么,还根本没到关于“主外主内”的讨论的阶段吧?“工作”是自我认同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标签,是你定义自己很重要的一个参考。你们如何分配你们的收入,俗称“怎么花钱”,体现着你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对Ta的定位,对这段关系的定位。有些女生总嚷嚷着独立,家务倒是做得少了,怎么人家请客的时候倒是不好意思独立了。不好意思,这么带情绪是不专业的。总之,请敏感这个问题,不要像微博中那个姑娘那样最后自己难堪和尴尬。
4 身份标签丧失
心理学上有一个大家可能蛮熟悉的现象,叫做“光环效应”或者“晕轮效应”,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逃不开。比如提到自己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时候特别骄傲和自豪,都有过的吧?但是怎么就有问题了呢?区别在于:你提到这个令你骄傲的地方的时候,你是单纯在欣赏Ta呢,还是这部分的欣赏其实是在给你的自卑打掩护?设想一下如果这个人不存在了,你觉得你对自己的形象认知还是一致的么?还是突然就low了好几档?我想起之前高晓松的前妻在有一个创业机会的时候,先是跟别人确定了不是因为自己是高晓松的前妻,在对方肯定是因为她是夕又米之后才开始合作。请小心被附属品。
5 安全感+自尊心+价值感的全丧失
这三样儿的丧失是多米诺骨牌。你的自我认同是你安全感的来源,从上文看下来,这会儿好像不剩什么了。然后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感上边是自尊心,再往上是自我价值,这安全感的地基一倒,自尊心也没了,自尊心空了,自我价值还怎么实现?所以就是:一个没了,全没了。这三者的丧失不只是丧失了自我,同时丧失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需要和这个世界交流,而交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作为保证。感到安全之后然后我们才能去探索世界,而探索世界的旅途中,你需要被尊重,同时还要心存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实现这些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保证,那所有的讨论听起来都是那么有压力,在内心是个空洞的情况根本没力气思考。
这个时候,变成丧尸的你,会开始恐惧。
心里的那个巨大的坑让你恐惧。
我下面说的话很重要,请一个字一个字看清楚。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失恋只是小坑,或者你觉得是大坑但是相信自己抗打击的能力,那么可以开始看关于具体如何恢复的文章了;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失恋只是小坑,但是想快速恢复,不想承受当下的痛苦,或者你觉得是大坑,并且觉得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恢复,请开始考虑寻找一位合适你的咨询师帮助你一起走出这段阴霾。
你心理的“坑”是怎么填上的呢?
欢迎留言和我讨论哦~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关注我们:安慰记心理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