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诚(化名),男,高中复读生,近期胸口憋闷,疼痛,心慌,经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医生建议找心理咨询师疏导来到咨询室。
这是一个高高瘦瘦的男孩,由爸妈陪同来的,他走在前面,表情有些痛苦,急躁。带着渴望的眼神,端坐在我的面前。
“他就是压力大,自己选择的复读,也没人逼他,刚复读就身体不舒服了,怎回事啊?真急人”!妈妈急急的诉说。爸爸则把我拉到一边悄悄的说“医院检查没事,您看看他是不是装的?”。我摇摇头。我和孩子单独谈谈吧!
这是个看起来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虽然还没说多少话,我们已经彼此建立了信任,他简单的诉说了身体不舒服的开始时间,地点,诱发事件,自己也从逻辑认知层面做了调整,不管用,而且越发严重,导致无法上学,很着急,也很痛苦,想早点好。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问题躯体化症状呈现的案例,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因为对学校适应不良又无法排解而以躯体化症状呈现(比如有的孩子一进学校就肚子痛,头痛,发烧等各种症状),这样的情况,到医院检查无任何病变,经常被老师,家长,同学误认为是装病。再次要为这些孩子们澄清。真的!不是假的!(虽然不排除有个别的伪装)。
身体会说话,身体是情绪的通道,也是情绪的仓库,身体会记忆我们所有的喜怒哀乐,也许很多事情的过程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个感觉被放到了身体的某个部位,如果你不及时看到它,处理好它,时间长了它就会以疾病的方式来提醒你,直到你看到它。
处理心理问题躯体化症状,特别是急性期的阶段,来访者又有求助愿望,对于一名心理咨询师,舞动治疗师来说,从身体入手,不需要太多的言语的疏导,我让孩子轻轻的闭上眼睛,轻度催眠后,感觉身体,关注呼吸,“你的胸口闷的感觉,如果用一个东西来比喻的话,象什么在那里?如果它会说话的话,它会说些什么?”随着心理治疗的深入,诚诚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个自尊心极强,力求完美型人格的孩子终于跟自己和解了!
咨询连续两个小时没有间断,期间运用了呼吸,表达,想象,声音与动作等心理学专业技术,诚诚在咨询结束后,一脸的轻松,症状基本消失,布置了作业。
一周后个案跟踪回访,个案情绪稳定,躯体化症状完全消失。咨询结束。
舞动心理治疗师静如个案纪实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