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背景不割:最近在朋友圈天天都能看到这样的动态:100天读完4本英文书,今天是xx天,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一时好奇问了一个小伙伴他们的阅读计划:从一天读10min开始,逐渐加码,最终任务是100天读完12w字。
我之所以取这么一个标题,是因为这周我恰好花六小时不到的时间读完了《Flipped》和《Then there were none》(怦然心动&无人生还),粗略统计的词数在11w词出头,(但再刨去我看无人生还边吃零食边看的时间算的话,六小时完成这个任务还是没什么大毛病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你要花100天才看完四本原版书呢?
我知道下面的这个场景很多尝试阅读原版书且失败/弃坑的小伙伴们都遇到过:读了开头,很顺利,到第二行发现生词了,查一下,这个句子还没结束,又来了一个生词,再查一下。好,半小时过去了可能不过才读了一页左右几百个词,可看见自己标注的满满生词,还是略感欣慰的。然后你一看时间不早了,心想明天再看吧。结果第二天回来的时候,只看见一整页的笔记,却完全想不起故事说到了哪里。
这简直就是种折磨。久而久之往复几次你的阅读兴趣早就被消磨殆尽了,即使最终毅力过人坚持啃完了这本书,可脑子里却很可能连小说的人物关系,剧情发展都没记全。你要知道这可是本小说啊喂
所以在真正开始进行原版书的阅读之前,就必须要问清楚自己我到底为什么要读原版书?
拿我个人来说,起初单纯是出于好奇&挑战自我,同时也想顺带培养一下所谓的语感;近来是因为不喜欢一些市面流行的译本,比如《金字塔原理》的翻译读起来就特别生硬。遂想通过直接阅读一些经典作品,接触一下原汁原味的思想。
有些人可能是想通过阅读原版书来提升自己的词汇量,我个人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上述的情景就是最好的反例,我个人推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试图从原版书籍中搜罗出生词,不仅很可能背不下来(查出来以后,很多人是不回看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极大程度的降低阅读效率和阅读兴趣,最终直接导致阅读这本书的失败。
在此多谈一点就是英语的本质是工具,想要掌握单词,多尝试去运用就好了,通过造句的方式构筑语境,掌握其用法,当然了这项工作如果建立在英英解释的基础上,效果会好很多。在此也顺手安利Word Power Made EZ(一本非常好用的原版单词书,以后有空也会写食用心得&攻略)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我单词都不认识,还怎么读呢?
这个时候就需要做两个判断:一是这本书的难度是否合适;二是在这里这个不认识的单词,是否非认识不可。
第一点很好理解,你让一初中生去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阅读,那谁遭得住?难度主要是在词汇量上,有一定几率会出现在写作风格上,比如《The great Gatsby》和《Pride&Prejudice》里的的部分句子,在结构上就十分复杂,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故而在选择一本读物前不妨先试读一下第一页,如果寸步难行,那直接舍弃就好;最理想的应当是总体比较流畅,有极个别的生词或者是句子需要停下来查看。因为你在前期的最终目的很简单,就是看明白,并且看完这本书。
关于第二点,在这里分享一个个人查单词的原则就是:一页之内最多只查一次。我之前所提的问题为这个单词是否非查不可,意义就在于此。频繁的查阅单词会不停地打乱节奏,更何况很多单词不认识,并不影响整体的理解和阅读。就设想自己在做高中英语阅读,一个单词不认识,一定影响做题吗?多数情况下是不会的。
提示一下想借此机会拓展一下词汇量的小伙伴们,对于查到的单词,不要在阅读过程中立即抄下或是做什么笔记,在当天的阅读任务完成之后,再总体的过一遍。你的流畅度和效率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解决了理解上的难点之后,还剩余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究竟该用多久完成这本书的阅读。
虽说这种问题要因人而异,但我还是希望尽快读完,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越长你就越容易时不时的某几天不看,进而忘记之前的内容,相应的,也就越容易半途而废。按照章节的划分或是内容的比例做一个定量的分配,比如《Flipped》共14章,那我就可以选择用两周时间完成。
至于我个人是如何实现阅读速度从11hrs才能读完11w词的《The Kite Runner》(166words/min),提升到2.5hrs完成5w2k词的《Then there were none》(约380words/min)。我们下回再见~
衷心希望你们能够顺利读完自己的头一本原版书
Thx for your time.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7021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