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椰子,树下排球。文昌人爱排球,几乎到了人人打排球,个个看比赛的程度。除了椰子,文昌人最爱排球;除了排球,文昌人最爱椰子。椰果和排球大小差不多。我真想说,文昌人对椰子的爱投射到排球上。爱椰子就会爱排球。
传进中国没几年,排球就在椰树下飞来飞去。我想,一定发生过排球飞去树上碰撞了椰果的事。
上初中时,我痴迷篮球,除了学校组织的"天天读"(政治学习),我是自觉自愿的热情满满的天天练,一天不练就难受。也喜欢过乒乓球,足球,长跑,最喜欢的还是篮球。玩过排球,始终提不起兴趣。为什么呢?我想过很多次很多年,后来也自以为找到了答案。
那时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运动的最高音,"运动员进行曲"是运动会的最强音。乒乓球是最让中国人骄傲的,在国际比赛上一次又一次让中国人傲娇,后来还发展到政治上的"小球推动大球”。
到了八十年代,从电影电视上看到了美国人打篮球,真正是"哇噻”!简止是把篮球打成了杂技和魔术,篮球像是长在人手上的东西。
中国人的乒乓球,美国人的篮球,两边的人把小球和大球玩成一种艺术,一定和人的普遍心性和性格以及体质等等方面有关系。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思来想去,想去思来。
排球和乒乓球是欧州人鼓捣出来的。其实,以他们人高马大、"傻里傻气"的心性,他们最爱的是网球,大球大场面,激烈和激动的,搞出乒乓球前早就玩网球很长时间了,不会对"小里小气"的乒乓球感心趣。养狗要养大家伙,不像中国人把小巧的狗狗当儿子。那怎么就搞出个小小的乒乓球呢?
1890年,一群远在印度执行任务的海军军官,无聊中搞出个小球,打网球不方便,就在办公桌上打起了网球,大网变小网,大球变小球,尽管什么都变小了,但聊胜于无。玩来玩去的,玩到了全世界。直到今天,欧州人还把乒乓球叫桌子上的网球。
排球也和网球有关系。1895年,一个美国人把网球搬进室内的篮球场上,场地小了,网也小了,就改造网球运动,改来改去改成了后来的排球。一开始叫小网子,是中年人玩的游戏。人到中年,气不盛,力也不如年轻时足,但还是要玩大球。
篮球,也是美国人搞出来的。1891年,一个美国人把小孩子往筐子里投桃子的游戏搞成了后来的篮球。玩到最后玩出了篮球明星、篮球巨星。
我当年痴迷篮球的体会是,玩篮球既要有打乒乓的机灵,又要有很好的体质和很强的爆发力,灵巧与力量的结合。而乒乓球,主要玩得是灵巧。据我的认知,排球主要玩的是合作与聪敏。
我觉得我已经差不多说出了人群的心性与三项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
1905年,排球传入中国。史料这么记载。11年后的1916年,民国文昌知事(县长)李钟岳推了文昌排球一大把。一群又黑又瘦个子又小的文昌人玩起了大个子的运动,形成将近百年的树上椰子树下排球的民风景观。
文昌人玩排球,在全岛和全国玩出了名气。在一篇文昌与大陆排球队比赛的报道中,有这么一句话:穿鞋的打不过光脚的。文昌有排球之乡大名。战果多多,奖牌累累,恕不记述。
文昌人"散慢",喜欢闲散生活,享受自在生活,他们很聪慧地过着一种慢生活。情愿在茶店里议论美国总统,也不愿在家里或家门口张家长李家短地费口舌,宁愿绞尽脑汁研究打奖,也不想安逸地评说旁人的这事那事。都说中国人窝里斗,文昌人例外吧?!聪敏又容易形成团队,这就决定了文昌人与排球前世有缘。
聪明人打乒乓球,聪敏人打篮球,聪慧人打排球。
我觉得,基本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