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简书这段时间怎么了?连续两天上传配图不畅。匆忙间存草稿私藏,待公开发布时,直接导致昨天的文章标题带了“草稿”二字发布。
今天才发现,还被文友“呵呵”,实在不该,不该。
长安三万里,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把李白从一位风度翩翩少年郎,熬成了大腹便便的油腻大叔。
一场相扑的对比,一场醉酒的别宴,一部诗与时与势的光影诠释。
电影的主人公是高适和李白。所以对杜甫王维等人“着墨”不多。所以我不知道年少活泼开朗的杜甫,怎么就奠定了沉郁沧桑的诗圣底色。
王维在我原来的印象中,一直是板板正正的,电影中仅有的几次出场,满是拘谨与清高,倒也不失道门中人的本色。
张旭的“狂”,却也恰如其分。
只有高适从少年的愚笨、口吃,经历过无数的锤炼,踏踏实实,不改初心。终究在中年之后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从一个从八品直接升任淮南三镇节度使。最后,在63岁高龄因军功获封渤海县侯,64岁即告病卒。在当时的唐朝诗人里,他无疑是最高光的了。
文化是一个时代最鲜明的符号。唐诗宋词元朝曲。长安是每一位国人心目中向往的盛世国度。唐诗无疑给这种盛世增添了浪漫和辉煌。
长安三万里,让我们在光影和诗词之美中对爱国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诗词歌赋中,不止于风花雪月,更有家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