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你和吴京之间,只差了一个少年成名!

信不信由你,你和吴京之间,只差了一个少年成名。

那些少年成名的人,结局却南辕北辙!

160亿票房的吴京,是不折不扣的少年成名,21岁主演《功夫小子闯情关》,24岁主演《太极宗师》,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不温不火。

直到43岁因自编自导《战狼2》一炮而红,跻身中国电影史票房一哥,完成了从“少年成名”到“大器晚成”的蜕变。

吴孟达27岁因出演《楚留香传奇》一夜爆红,接踵而至的是嗜赌成性和醉生梦死,千金散尽的他几乎走投无路。

后来幸得好友周润发帮助,于是痛改前非,沉下心来拍戏,钻研表演。偶然间遇到周星驰,终于梅开二度,成为一代“黄金配角”。

相比之下,有一些少年成名的人却没那么走运。

方仲永5岁成诗,世人为之惊叹。其父见利而不使学,仲永成年后“泯然众人”;

蒋方舟9岁发表散文集《打开天窗》,被外界奉为“神童”,但成年后一直未能创作出为人称道的作品;

贾斯汀·比伯16岁凭借一首《baby》席卷全球,之后堕入滥交、酗酒、抽大麻的风波,被评为“全球最令人讨厌明星”前5名。

人生如同一场旅行,少年成名不过是旅途中一段别样的风景,大器晚成才是让人神往的终点站。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

这句话许多人只理解了一半。


1

成名太早,未必是好事。

旅途中的风景虽好,却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作家冯唐曾说:成名别太早。

陆俨少说:成名太早的人,艺术上都走不远。

成名太早,容易伤及自身。

没有过人的本事,千万别站在风口浪尖。

成名太早的人,要么是靠天赋,要么是靠运气,此时心智还不够成熟,不足以应对成名之后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名利圈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许多人一夜成名,也有许多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谭菜根》有言:一念错皆错,万善全方全。

靠运气挣来的名气,最终也会因为实力而败光。

成名太早,容易掉进优势陷阱。

人一旦成名,便是万众瞩目。无数拥趸对你的期望,倒逼着你不得不持续地做出更好的成绩以便满足外界的期望。

盛名可以激励一个人,同样也可以击垮一个人。人一旦达不到预设的高度,人就会陷入自我怀疑、迷茫甚至堕落。

曾经创作出《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就因为创作疲劳,压力巨大,妄想通过吸毒来刺激创作、缓解压力,后来的不但创作没有起色,还因吸毒被抓一败涂地。

不仅如此,成名早的人不得不应对大量的工作和的纷扰,如不能急流勇退,就会丧失自我探索和学习的时机。出道即是巅峰,也可以是职业生涯的天花板。

成名太早,后劲不足。

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的人,不足以聊成功。即使侥幸成功,这种成功也是廉价的。在成名过早的人眼里,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过早体验人生的高潮,无异于拉高了”自我满足“的阈值,往后的人生容易陷入到“成就感缺失陷阱”。

同时,随着过往的优势不断被消耗,“第二增长曲线”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个人产出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

小事不屑做,大事做不了。人的性情大变,心浮气躁,目空一切,初心不再。

江郎才尽,耗尽的不只是才华,更重要的是心态。

“成名要趁早”,大部分人都忽略了一个隐性的“规定性假设”:才华配得上野心,德行配得上高度,韧性配得上广度。

古语有云:名者,实之宾。

对于志大才疏,德不配位的人,成名太早的背后险象环生。


2

大器晚成是人生宝藏

《警世通言》有云: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

《谭根菜》写道:伏久者,必高飞;开先者,谢独早。

纵观古今,少年成名,有始有终者,如凤毛麟角。而长期耕耘,大器晚成者,数不胜数。

少年成名扑朔迷离,遥不可及,大器晚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大器晚成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大器晚成的人。

大器晚成不只是一种个人目标,更是一种处世态度;不只是一种长期战略,更是一种人生真理。

大器之人,不可卒成。

完整的人生应该分成六个时期,其中在青春期和成年之间,还有一个“奥德赛时期”。

奥德赛源于《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大致寓意是当一个人经历了漂泊,最终找到自己的国,从此留下来经营它、建设它,并且永不放弃。

在奥德赛时期,人们尝试不同生活的可能,在探索中找到自我,构建基础价值观和认知方式,然后做出人生选择,并最终稳定下来。

这一时间可能需要持续5~10年,甚至更长。

现实中无独有偶,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间隔年”(gap year),意思是青年毕业后,工作前的一次长期旅行或社会实践(通常1~2年)。

此外还有职场青年版的间隔年“career break”,它们本质上都是奥德赛衍生的亚文化。

人生的旅途中适时地停顿休整,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阶段性的不稳定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暂时的不稳定中找到人生的稳定性。

奥德赛时期是大器晚成者的必经之路,延长奥德赛时期实际上是一种优势。

根据美国心理学教授杰弗里·阿奈特的研究,“始成年期”(类似于奥德赛时期)包含了持续的刺激和不断增加的挑战。

与过早参加重复性、一眼能望到头的工作相比,始成年期可以保持大脑的可塑性,培养独立思维,激发人的积极性。

研究表明,在大脑前额皮质仍然具有可塑性时,接触新鲜事物和挑战,对于长期的事业成功大有裨益。

耐克创始人菲儿·奈特大学毕业之后经历了两段空档期,他先在军队服役了两年,后来进入斯坦福商学院,毕业后环游世界。

在游历日本期间,他参观了运动鞋厂,并开创了自己的运动鞋事业,十年之后才正式创立了耐克品牌。

他在自传书《鞋狗》一说中提到,他创立鞋业公司的灵感来源就是源于毕业之后的那段空档期。

事缓则圆,缓的本质在于稳定。

汽车开得太快了,可能会翻车;火车开得太快了,可能会出轨;飞机开得太快了,机翼会折断。

缓,即是稳;慢,即是快。

大器者,欲速则不达。

“晚成”才是科学的人才成长节奏

中国古人以早慧早达为嫌,以大器晚成为荣。

现代西方研究证明,这种观点其实大有学问。

新兴的研究表明,大脑额叶的处理中心“前额皮质”,直到20~30岁才逐渐发育成熟,这一时期还伴随着髓鞘的形成和大量的突触修剪。

与此同时,前额皮质还发展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向大脑其余部分(尤其是与情感和冲动有关的部分)传递信息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人直到20~30岁的时候才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行为,规划复杂流程,以及预测问题。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IMH)赞助的一项对5000名平均年龄为为10岁的儿童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大脑至少要25岁时才会完全成熟。

也就是说,25岁是大脑能够充分执行行动能力的年龄中值。

另一项认知研究表明,人的晶态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也就是运用智能、技能和经验的能力,会在进入中年(40~55岁)后逐渐上升。

这意味着,人在中年后会迎来创造力巅峰。

人到中年,为了不枉此生,更加渴望成就一番事业。

诺贝尔奖得主在进行获奖项目研究时的平均年龄为39岁。

美国专利申请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

美国考夫曼基金会研究的企业家平均创业年龄是47岁。

事实告诉我们,中年时期的人往往更具有创造力和经验优势。


3

长期主义:大器晚成者的唯一捷径

大器晚成者,都是时间的朋友。

任正非43岁创立华为;

山德士上校66岁创办肯德基;

褚时健74岁出狱种褚橙,85岁逆袭成为“中国橙王”。

郭沫若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时间,让人们在不确定的过程中找到确定性。

哥伦布四处游说了十几年获得资助,又历时7年完成大航海,终于发现美洲新大陆。

时间,是一切复杂函数的最优解。在时间的坐标系里,伟大的抉择得以线性回归,成功的概率实现了正态分布。

爱迪生在尝试了6000多次试验后发现了灯芯的最佳材料钨丝。

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从0到1,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开始创作神鬼故事,四十岁初集成帙,此后随时增补,直到六十岁辍笔,《聊斋志异》才算完成。

罗振宁说:任何一个人,不管你的力量强弱,放眼于足够长的时间,你都可以通过长期主义这种行为模式,成为时间的朋友。

长期主义的认知:道法自然

长期主义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还是一个认知概念。

要说明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一个郑骰子的游戏。

荷官郑骰子,每一个点数对应100元,投掷的点数是1,就是100元,6就是600元。押对了就获得相应的钱,押错了就输掉相应的钱。

比如你押的3,实际开出来是1,那么你输掉100元;你押的6,实际开出来也是6,那么你就赢得600元。

假如已经连续6次没有投掷出6点,你是否会觉得下一把出现6点的概率更大?

事实上,稍微有一些数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之前有没有出现6点,下次投掷出6点的概率都是1/6。

但是如果我们把场景切换一下,假设你是初入股市的新手,仅凭直觉连续三次买的股票都大涨,下一次买股票之前你会先认真研究企业经营状况和财报再作决定吗?

再比如,你连续3次在同一个禁止停车的地方停车都没有遭罚单,第四次在这里停车的时候你会舍近求远吗?

很明显,对于许多人,答案都是否定的。

回到刚才郑骰子的游戏,如果只投掷3次,运气好的情况下,投掷出6点的概率很可能高于1/6,理论上可以达到100%。

但如果一直投,次数不断增加,这个概率将会无限接近1/6。

1/6是数据概率,也是一种客观规律。

对于成功,短期看运气,长期看规律。运气是不确定的,而规律是确定的。

规律是人类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事物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是长期主义的实践产物。

规律并非遥不可及,人生大部分的行为和成果所依赖的都是已知的客观规律。

郑骰子时出现6点的的概率是1/6是数学规律;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

“一万小时定律”是从普通人到大师的必要条件是普世真理。

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用长期主义的话来讲,”道法自然“中的道即“长期主义”,“自然”即客观规律,长期主义的认知方法在于发现并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

长期主义者的实践:知行合一

既然长期的成功要看规律,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短视呢?

有人曾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那么简单,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去学习实践?”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对于已知的规律,还有许多的人不以为意,这其实是认知不足的表现。

赌博十赌九输,有人嗜赌成性;垃圾食品有害健康,有人乐此不疲;学习使人明智,有人厌学怠惰。

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正确的事情,不相信付出更多成本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所以选择放纵自己,渴望不劳而获,对结果抱有侥幸心理。

心存侥幸、自制力不足、懒惰本质上都是看不到“延迟满足”带来的巨大好处。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人跟你开出一个亿的价码,让你每天早起跑步1个小时,上班期间认真工作,下班后看书2个小时,深度思考1个小时,如此坚持5年,就可以获得一个亿。在巨大的奖励面前,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坚持下来。

假如这样做确实可以得到一个亿,但是没有提前跟你敲定这一个亿的合约,只是告诉你只要这样做能挣大钱,我相信99%的人都坚持不下来。

当人们眼中的长期利益不存在或者不明显时,便会动力不足,从而更加注重短期利益。

因为认知不足,所以不愿意付诸实践。因为缺乏实践,所以认知受限。这是一个死循环。

“一个亿合约”其实就是一种客观规律,现实中,少有人履行这一“合约”。

有人说,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究其原因,道理在没有转变为行动之前,那只是一句空话。

王阳明曾经说过:”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知行合一“,用在长期主义上面,就是对于客观规律的认知和实际行动密不可分,没有认知便不会有行动,光有行动没有认知也走不远。

内有认知,而外有行动,才是践行长期主义的关键所在。

长期主义的雪球效应

罗振宇曾说: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普通人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将努力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了时间的朋友。

长期主义就像滚雪球,在时间的山坡上,它会越滚越大。

关于这一点,我可以从4个理论模型进行阐述。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长期主义就像复利,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

“复利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即:复利终值=本金*(1+利率)^n,n为持有期限。复利的增长不是做加法,而是指数级的;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讲,长期主义基本实践方法在于学习,连接大脑神经元的突触就像一张高速公路网,学习就像修路,长期学习可以让突触网络变得四通八达,也就是脑子越用越好用;

此外,随着知识的积累,个人知识框架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并产生连锁反应,结果就是思想上的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从自然界角度来讲,竹子成长过程中,长到5厘米用了4年时间,在这之后,长到15米仅仅用了六周。

前期漫长的蛰伏其实是根系的疯狂发育,这为后期竹子的“节节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旦春雨降临,雨后春笋便势如破竹;

从资源的角度来讲,随着认知不断升级,资源边界不断被拓宽。所谓资源边界,就好比原始人无法利用石油,中世纪的人无法使用原子能。

资源边界拓宽伴随着“边际递增效应”,这种效应产生的效能增长往往是突发式而非渐进式的。

总的来说,长期主义必定伴随的伟大的改变。

永远不要高估一天能够得到的东西,也不要低估10年能够得到的东西。

作家丹比萨·莫约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说:长期主义不仅是一种方法论,也是一种价值观。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期主义,始于认知。

成为长期主义者,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价值观的形成。


4

尾声

大器晚成,关键在于“大器”二字。

“大器”是一种信仰,长期主义是方法论,而“晚成”则是一种结果。

晚成者未必大器,大器者未必晚成。

明朝的严嵩,63岁时入阁,69岁任内阁首辅,执掌朝政近十五年之久,后劣迹败露,家产被炒,被削为民,被《明史》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梵高生前穷困潦倒,他在写给弟媳的信中坚信出自己的画将引领一种新的潮流,他活着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幅画。直到死后,他的画才闻名世界。

庄子一生崇尚自由,不慕名利,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25岁辞官便隐居著书,潜心研究道学。被后世奉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器之人,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他们有的中年扬威,有的暮年得志,有的身后成名,还有的雁过无痕,不为后人所知。

真正的大器,自在于心,不以世俗的成败为转移。

人生的轨迹各有不同,何不走自己的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剩下的就交给时间。

最后,引用一首美国的小诗,与君共勉。

《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然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

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

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76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5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732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9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9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8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01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8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7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14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8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53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5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80评论 2 367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9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