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一
【原文】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故事情节】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传播。确切地说,要成功就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特别是能掌握你我生死前途的人,即使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其中独醒也需要被人认可,而认可的获得,就需要传播。
有朋友看了上文材料,便向我感慨:“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时代,嫡长子继承是符合当时礼法的。然而智瑶和赵无恤作为小儿子,没有做任何事情,居然还能成为继承人。”我就告诉他,不要被表面现象给骗了,其实他们有今日的结果,离不开背后的努力,这个努力并不是杀兄搞政变,而是通过造势,然后把自己的形象、处事方法等信息传递给父亲,以便得到对方的认可。
又有人说,智瑶之所以成功上位,靠的是实力,而不是传播。像他这种高大威猛,文武双全的人压根不屑于传播自己的形象,另外他在文中从始至终,都没有给自己辩白,反而更多的是家族中最有智慧的叔叔智果对其诋毁,最后不照样成为智氏掌门人吗?
可如果智瑶没有传播,他的父亲又是怎么知道,他更适合成为家族继承人呢?其实,文武双全,果断勇敢就是一种信号,一种对外传递,智氏家族现在的地位岌岌可危,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有能力强的后继者的信号,让智宣子了解到这个儿子虽然按照礼法来规定,是没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的,但是他的能力让他有这个资格。
现实生活中,智宣子虽然继承了父亲智文子的爵位,不仅成为智氏掌门人,而且还成为晋国执政官,但是他却没有继承他父亲的智慧和能力。能力一般,性格又固执,使得赵简子这个搭档伙同其他家族肆无忌惮地压制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儿子身上,希望有个勇敢又果断的子孙来担家族发展的重任。恰巧发现智瑶就是这样的人,而大儿子智宵跟他一样,老实本分。
话又说回来,如果采用错误的传播方式,那么最终的结果便是反面的。比如说,智宵,虽然他也有自己的形象,自己的个性,也在以鲜明的性格特征,让其父亲智宣子所知。可智氏家族在晋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国内局势不稳定,处于战时状态,需要外强中干,能力强的人,他却不是这样的人。
智果作为家族最有智慧的人,同时也是智宵对外的新闻发言人,更要命的是,当智宣子打算废长立幼,提出让智瑶为继承人时,智果没有及时嗅到其中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帮助智宵传播有利的信息,而是直接反驳对方,再狠狠踩智瑶一脚,最后仅说若立智瑶为继承人,宗族必亡的话来威胁智宣子。
对一般人来说,当我们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如果有人立马站出来反对,然后举出各种各样的佐证时,我们绝大部分人会心生反感之意,并立即提高反击意识。何况是领导,他是人,更是需要顾及尊严的人。开会时,智宣子不是抛出一个话题,然后让大家讨论,看看有多少人支持,有多少人反对,如果达到自己心目中的要求,就出来做一个总结。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感觉现在提出不合时机就先搁置一段时间,而是直接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我就要立智瑶为继承人。结果智果很天真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用不仁这个简单的理由反驳对方,以便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智宵错失成为继承人的机会主要有几个原因:
其一,对外传播错误的形象,比如懦弱,优柔寡断,没有血性。每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没办法改变。不过可以表现出很有智慧,有孝心,适当处理好身边人的关系,比如父亲、母亲等等,让这些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可惜他没有,反而自认为自己是法定继承人,将来家族爵位非他莫属,于是做任何事情都肆无忌惮,遇事就推脱责任,无形中对外传递一个没有担当的形象。
其二,孤注一掷,只找一位天真的新闻代言人智果。智果虽然为人多智,颇有政治远见,但就是这点让本是能力一般的智宣子忌惮。智宣子是老大,智果是老二当初智文子在世的时候,就特别留意两个儿子的日常表现,发现小儿子智果才华出众,能言善辩,而大儿子智宣子为人本分,做事固执己见,于是打算选择智果作为家族继承人,后来迫于家族成员施加的压力,最终还是不情愿地让老大智宣子继承。智宣子自知自己的能力不及弟弟,防止对方谋权篡位,于是一直对其有所提防,凡是他说的话,提出的建议都要仔细斟酌,以免被坑。当智果反对智瑶力挺智宵时,智宣子无论对方怎么比较,都无动于衷。
其三、没有自己的啦啦队,仅一个智囊。当一个人处于劣势,实力不够时,一定要想尽办法拉拢更多有话语权的支持者,让这些人无时无刻帮自己宣传,引诱中立者、善待反对者进而瓦解竞争者组织。智宵却什么都没有做,反而谁无意中在智宣子面前说了他的坏话,他就当场发飙,无形中他在父亲心中的印象越来越差。
反观赵氏家族,赵简子在选择继承人时,没有智宣子那样任性,而是给两个儿子更多的表现时间。刚开始,赵伯鲁是嫡长子,已经成为了家族继承人,只要赵简子撒手人寰,他就能顺利当选掌门人。按道理,作为庶出,无论家族地位还是人脉资源,赵无恤根本没有资格上位的,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原因是他选对了正确的传播方法,针对自己的不足采取不同的策略。
既然出身背景上先天不足,那就利用天授神护的迷信方式来弥补。比如他细心观察发现,家臣姑布子卿是其父亲赵简子最信得过的相术大师,每逢赵简子想在军队中调换相关下属,都征求姑布子卿的意见,事后果真屡试不爽。为了能让对方在父亲面前说有利于自己的话,赵无恤只要见到姑布子卿必以礼相待,甚至把他当作父亲那样尊重。
从古到今,人都是这样,你对我好,大部分情况下,我也会对你好。姑布子卿眼看面前这个小孩,聪明伶俐又彬彬有礼,心里不免有了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赵无恤这个小孩,在家里没有什么地位,若助他一臂之力,将来如果他成功当选赵氏家族掌门人,自己就是雪中送炭的大恩人。再说其母亲是婢女,母系那边根本没什么资源背景,外戚也不足以对姑布子卿造成威胁。
相反赵简子长子赵伯鲁以为胜券在握,还没做掌门人就开始有掌门人的架子。对谁都趾高气扬,而且还特别讨厌姑布子卿这种夸夸其谈的人。姑布子卿支持长子最多是锦上添花,只要赵简子去世,自己必然会失宠。选哪个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姑布子卿心里是有数的,所以他时不时在赵简子面前夸耀赵无恤,甚至明里暗里说这个小孩将来是大将军的料。
光有重量级人物为自己说好话还不行,是驴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道了。为了进一步让自己良好形象深入到赵简子的潜意识里。在其他兄弟嬉笑玩耍的时候,赵无恤总是手里拿着书本专心致看。又或者一家子在饭桌上吃饭时,赵简子抛出一个军事话题,让两个儿子说说自己的看法,由于赵无恤经常私下请教其他人相关军事问题,所以赵简子饭桌上的军事话题,他次次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一次赵简子突然叫住两个儿子,看看哪个是最听话的,于是便把自己自认为非常有用的经验写在竹简上,分别给赵伯鲁和赵无恤两个儿子,并嘱咐三年后要考察。赵无恤虽然不知道这个是父亲设的局,但是他明白要想动摇父亲废长立幼的决心,他才是最关键的人物,于是对其的话言听计从。他就一个原则:凡是父亲说的话都是对的,凡是父亲交代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
果然三年后的某一天,赵简子问当初交代给你们的竹简,里面写的内容是什么,都放在哪里了。结果赵伯鲁摸着头,都不清楚有没有这个事情,反而赵无恤能脱口而出。
人都是喜欢听自己话的人,不喜欢把自己的话当耳边风的人,赵简子发现小儿子确实是一位贤能的继承者,最终废了哥哥伯鲁,选让赵无恤为赵家掌门人。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首发公众号:【鉴史悟道】
和20万历史爱好者共同研读《资治通鉴》,学点通鉴智慧,少走十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