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让你的知识像“滚雪球”一样实现增值!

1.知识的“滚雪球”效应是什么?

2.哪些“良性干扰”会提升学习效果?

3.如何化解因失败带来的焦虑感?

一、知识的“滚雪球”效应不仅适用于生活,也适用于学习本身。因为学习总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之上,我们是通过与已知建立联系这种方式来解读事件和记忆事件的,作者认为,长期记忆的容量基本上是无限的,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为新知识建立联系。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越努力,越幸运。

二、有些“良性干扰”能提升学习效果


了解了知识的“滚雪球”效应,我们更应该对知识充满敬畏感,让自己处于终身学习的状态。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一定的干扰。比如工作领域大调动、环境的嘈杂、破损的书等。作者认为,有些类型的干扰是可以给学习带来一定好处,而且有时收效会出奇地好。

第一种,研究。就是对有不同程度缺陷的内容进行研究,比如在读一篇文稿时,面对稍有模糊或字迹稍难辨认时,我们的阅读速度会变慢,但对记忆是好的,因为我们要去仔细的研究文本。所以这看似是阻碍,其实也会带来一定的成效,我们会更好的回忆起文章内容。

第二种,生成。尝试解答一道题目或是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坐等信息或解决方案出现,这种行为被称为生成。比如有人问你遵义会议是哪一年?你就会去思考,是1934年吗?还是1935年呢?你会在大脑中进行思考,即使是回答错误,相信当你知道正确答案时,也会记得更牢。

第三种,反思。就是拿一些问题考考自己,比如听书稿课程结束后,你可以问问自己,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哪些是相关的例子?如何把这些内容和自己的已知知识联系起来?这些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这是良性的干扰。

三、化解“失败焦虑”

在“良性干扰”学习中或正常的学习中,我们可能会出现失败。而关于失败,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为科学的方法打下了基础,提高了我们对自己居住世界的认知水平。

在不断的试错中,是可以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书中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邦尼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观赏植物园艺师。她心中一直有一些矛盾的念头,不停的念叨自己的新想法。虽然自己审美能力很强,但仍然充满犹豫,陷入迷茫和焦虑。

后来她给自己起名“迷茫的园丁”,发表一些与园艺相关的想法,最终出版《园艺指南》。这个过程就是试错。所以有时迷茫不是一件坏事,在迷茫中能把事情完成就是好事,很多人会细细考量任务的艰巨程度,把一切都看得很复杂,导致他们在半路上停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困难都必须克服。作者提出,请不要在无法克服的困难上浪费时间。比如书中提到的,如果你的课本是用立陶宛文写的,而你又不懂这门语言,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花费时间。

让你的知识像“滚雪球”一样实现增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