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庸
王阳明的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正中、作为底色,但是他里头包含了大量的佛家和道家的思想。
中庸和佛家的出离心非常相似。
“允执厥中”就是要在动荡当中始终恪守一个不变的状态,这本身跟出离心是有关系的。用佛教的观点来说就是一种不粘附的心态,如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关于“允执厥中”我另查到了以下资料,摘自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3071413/)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华国学及华夏文明著名的“十六字心传”。
据传,这十六个字源于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当尧把帝位传给舜、舜把帝位传给禹的时候,所托付的是天下与百姓的重任,而谆谆嘱咐代代相传的就是这十六个字。后来禹又传给汤,汤传给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又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轲。这个传承过程是以心印心,以心传心,因此称为“十六字心传”。孔门儒学主张根据这十六个字去治理国家、教化人民。
“人心惟危”意思是指人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具有常性,所以人心是最具潜藏危险的。
“危”之甲骨古字形乃是上人,中为山崖,崖下有断骨状。以寓意临高而危的意思。
李颢之《二曲集》言:人心“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不一而足。
“道心惟微”是说道心非常微妙。“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道心的微妙,可从《道德经》中得以引证:“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之玄妙,衬托出道心的微妙。
“惟精惟一”是说领悟道心要精益求精、专一其心,王阳明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实为阐述及实证“惟精惟一”最精确要义。
“允执厥中”就是要真诚地遵守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朱熹对中庸之解见于《四书章句集注》“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能够恒久做正确且明德的事情而不废怠是为中庸。
关于灰度
人们把遵守原则的时候保持灵活性就叫做道德爵士乐。
陈廷敬是一个能够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上处理的非常有艺术的人。
灰度,即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做到遵守原则的时候保持灵活性就是那中庸的灰度。
关于区别不怠惰和折腾
区别不怠惰和折腾有一个标准,管理学上叫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目标管理。
管理是由什么来管理?管理者吗?不是的,是目标来管理。而管理者做的事情不过是面对一个目标,要分清步骤,区别哪些事情是创造价值的,哪些事情是不创造价值、与目标无关的。
做的事情与目标无关,那就是折腾。
吴伯凡对管理有一个简单的定义:
去掉一切不创造价值的环节,尽可能地增加与目标相关的价值环节,这就叫管理。
如此标准就能区分不怠惰和折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