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上幼儿园的女儿,在学校被别的孩子咬了一口,手背上留下红红的齿印。在这之前,我们上过9个月的托班,因为私立托班师资充足,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得知孩子被欺负时,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在学校里冲突难免,且可能别被的孩子欺负。
不禁思考,孩子在学校里被别的孩子欺负了,家长该怎么办?
如何跟孩子沟通,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处理?
1. 了解事情真相
了解事情真相,判断是孩子之间的正常冲突和有意欺负。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正常玩耍时的拉扯,冲突一过,孩子也就没事了,继续玩到一块。
女儿被咬的下午,老师就微信沟通,说女儿是因为伸张正义,看到一个孩子拿走另一个孩子的玩具,想要拿回来。伸手去拿玩具时,被这个孩子抓住咬了一口。
这个被咬,主要是3岁多小孩的自我意识,本能反应更多,不是有意欺负。
孩子回家状态也很正常,也没有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这事也就自然过去。父母过分的紧张和担忧,反而增加孩子的负担和老师的矛盾。
如果是别的孩子有意欺负,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常常看到校园霸凌的新闻。这个话题比较沉重,这些情况多发生于留守儿童,或者有家庭变故的孩子。
凡事没有绝对,父母需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有异样,及时帮助孩子。
2. 跟孩子沟通
(1) 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做父母的需要言行一致。因为不希望孩子动手打人,在幼儿园前,和她共读过《手不是用来打人的》。
孩子知道了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这个时候也不教孩子直接用手打回去。直接打回去的最大可能是,两个孩子打架,越打越厉害。
一来,打架并不是解决冲突的最好的方式。二来,两个孩子打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当然,默默忍受是不可能的,还击是对自己的保护。
不打,但是可以推开。
告诉孩子,有人咬手的时候,用另一只手把他的头推开。或者别的孩子扬着手要打人时,推开他。
然后,勇敢坚定地喊出,“不可以这样!”
孩子的大喊,对小孩子有相当的威慑作用,更是表达自己强硬的态度——不可以欺负我。
(2) 带领孩子学习社交技巧
思维模式会传播。
不给随意孩子贴标签,不对打人的孩子本身进行评判,不直接指责他们的个性。避免跟孩子说,那个小孩很野蛮,很没有礼貌等等。
每个人都是成长的。今天孩子之间有摩擦,后面可能成为要好的朋友。化敌为友也不是不行。
教给孩子成长型思维。
和孩子一起,在这样不太愉快的经历中,探讨和学习社交技巧。
问问为什么那个小孩咬人?是不是直接伸手去拿玩具,让他觉得玩具要被拿走了,感到不快?下次试试先语言沟通,“你不可以这样直接拿走别人的玩具”。
(3) 给孩子爱的力量。
告诉孩子,在学校里有任何困难,你可以随时跟爸爸妈妈沟通。爸爸妈妈永远是坚强的后盾。
父母的爱,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3. 家长需要做的
培养自信心,赋予孩子还击的勇气。
带着孩子锻炼身体,赋予孩子还击的力量。
有句话这样说:“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帮助孩子成为心理和身体都强大,拥有不被欺负气场的人。
还有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日常生活中,不给别人造成麻烦,别人给我们麻烦时,也是勇敢面对。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在跌跌撞撞中成长。成长的道路,鲜花和荆棘并存。
为人父母重要的是,除了给孩子坚实的内心,强健的体魄,也教给孩子成长型思维,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