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去朋友家玩,发现这样一件事:“哗啦、哗啦”这已经是一天里不知道第几次,嘟嘟把自己堆高的积木推倒了,几乎一个上午嘟嘟都在重复一样的工作,垒积木、推积木,积木倒塌的瞬间,嘟嘟一脸成就感。此外据嘟嘟妈妈讲,最近的嘟嘟喜欢扔东西,餐桌、茶几上的东西无一幸免,每天都要被嘟嘟扔几遍,搞得家中鸡飞狗跳、乱七八糟。
嘟嘟妈妈一边满腹怨言地给我控诉儿子的斑斑劣迹,一边收拾残局。当然,嘟嘟妈妈很聪明,无论儿子如何折腾,妈妈都没有阻扰和打断孩子的行为,因为嘟嘟妈妈上网查阅过嘟嘟的行为是空间敏感期的表现,因此妈妈采取的是忍耐与配合。我为嘟嘟妈妈的行为点赞。
儿童空间敏感期的发展从0岁开始一直将持续到6岁不间断。所有的孩子出生时从子宫掉落到一个大空间中,首先体验的就是空间。随着自身能力的发展,孩子行动越发自由,那么对空间的感知与探索会不断推进。
我们一起来看看并推测一下嘟嘟的空间感知进程。最初,嘟嘟喜欢抛东西、扔东西,把高处的东西拨拉一地,然后寻找归位,再次拨拉一地,通过反复的掉落,形成对空间的初步感受。紧接着,嘟嘟开始不断垒高、推倒,再垒高、推倒,这是典型的感知空间发展的能力。这个感受是儿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信这个感受过去之后,嘟嘟会有新的行动。首先,可能会对狭小的空间感兴趣,钻柜子、洞洞也许是不错的主意。之后,嘟嘟估计要开始爬高行动了,反复爬楼梯,运用身体去把握空间。紧接着,最让嘟嘟妈妈揪心的项目将会来临,那就是喜欢从高处往下跳跃,桌子、窗台、楼梯都可能成为嘟嘟尝试的场所,这种尝试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时的嘟嘟妈妈需要极大的勇气才能管住自己的嘴,不对孩子说“不”。
空间的敏感期可能带给每一位家长危机感。这里想与家长们分享一个很早国际上就有的“视崖实验”:儿童在玻璃板上爬行,但凡看到玻璃板下面有一个在视觉上表现出低洼的部分都不会爬过去。这意味着儿童对环境的把握有其天然的自卫意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安枕无忧,放任自流。我们需要保护孩子,只是不是在一开始就喋喋不休的唠叨与制止,家长需要有承受危险的心理力量,不要把这种危险告诉孩子,这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危机感,破坏儿童保护自己的能力,同时丧失探索世界的机会。